第81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百龄:“???”那他是什么?

  还是私塾的事情,谢百龄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学院不叫外人掺合,聘请教授六艺的师傅,不拜师只授孩童最基础的艺,师中德高望重者为山长,山长休致再选一次新的山长。”

  钟婉点头:“国子监就是如此做法。”

  谢百龄:“区别就在,我要的书院,朝廷可以帮扶,但不能插手内务。”

  准确来说,国子监是一个国家部门,他的想法里,学校就是学校,搞纯粹一点。

  “学生凭籍就可入学,不分贵贱。”

  赵嘉敏反对:“贵家子弟恐家中娇纵,盛气凌人。”

  “所以老师就很重要,不畏权贵者才能教的好学生。这样的老师不好找,那学院就规定所有学生服侍皆同,不可显露身份,一旦借势欺人,学院不容留。”

  赵嘉敏同意:“如此可以。”

  钟婉拿纸记下来,再划出大致学生的年龄,“六七岁心智初成,此时入学为佳。”

  谢百龄接上:“十三四岁就可出山,各寻出路,清贵子弟图登科,小时习武入军营,商户士绅也可回家子承父业,哪怕是务农人家,没实力考科举,也是读书认字的,传下去代代都是读书人。”

  钟婉奋笔疾书,一气记了下来,然后期待地问:“还有吗?”

  谢百龄:“剩下的就是老师和学生了,聘得到老师,收得到学生,什么都好办,所以我们说这么热闹也没用。”

  钟婉/赵嘉敏:“……”好有道理。

  能办成这件事,对后人好处很大,为什么十年前朝堂上只有世家?因为寒门根本没读书的地方,自从科举流行,乡镇上的秀才举人会办学,收点束脩赚生活费,私塾才多了起来,寒门也有读书的机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