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68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这条路线不长,但是足以证明他们有能力修建磁悬浮上用线,而这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然而,在最初的风光之后,迎接沪城磁悬浮的却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

  他们的确现在有了自己的磁悬浮公司,也有国家的支持,有最前沿的科技,还有华国无数的科研人员为其努力,锦城交大的实验室,更是没有停过。

  但核心技术却是掌握在合作的德方磁浮公司手里。

  原本专家组在几次会议之后形成的观点,关于磁悬浮是想要修建一条连接首都机场和津城机场的专线,这样,无论是从客流量还是使用价值上,这条商用线都会发挥最好作用。

  但现在,磁悬浮专线是修建在沪城。

  在沪城,人民出行有各种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也好,公共交通工具也好,或者自己开车出行——无论是哪一条,都比磁悬浮要便宜,有用。

  尽快磁悬浮很快,但高昂的票价,还有鸡肋的运输定位,都让它成了一条无法盈利,甚至是无法适应普通城市人们出行需求的路线。

  而磁悬浮每年昂贵的维护费用却不容小觑。

  每一年,它亏损的数额以亿计算。

  高铁的票价比它便宜,造价也比它便宜,即便是不能跑高速列车,也可以跑普通列车,尽管这样,国外的高速铁路依然是以亏损状态在运营,更别说磁悬浮。

  修建一条高速路,不能盈利,反而巨亏,这显然不能算是证明了自己的优势 。

  高速轮轨没有了消息,磁悬浮没有核心技术,技术被卡在德方,无论是价格还是之后的维护等工作,主动权都控制住德方手里,修建需要投入上千亿的资金,修成之后还要每年靠烧钱运营。

  ——京沪线的高速计划,就是在这样两败俱伤的情况下,一再延迟着。

  谢雁去高原之前,和郑晴、苏筝打过电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