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05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雁说,“至少需要十六个人,比起直升机一天完成,人工把先导索拉过去,需要三个月。总费用——二十一万。”

  的确,无论是什么方案,都不是费用的问题。

  而是危险性的问题。

  她说,“高压电力的安装就是前车之鉴,人工拽拉危险度极高,而且我们需要在峭壁悬崖上修建相应的通道,还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

  “危险?”

  有人问,“有什么危险?”

  这些年跋山涉水,他们看见过无数架在山上的高压电塔,无数条高压输电线,穿过崇山峻岭,将电力输送到祖国的每个角落。

  但少有人会去想,当初那些工人们是如何在这样的绝境中完成这些不可能工程的。

  “架设高压电力当时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谢雁顿了顿,道,“施工过程中,一死三重伤。”

  这些危险,不是说说而已。

  无论是飞机,还是人工,都太危险了,而且人工拉线,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

  这对于方案设计以月为单位的谢雁等人来说,是一个等不起的时间,

  先导索等三个月,云桥就要等三个月,高速正式通车,就要往后推三个月。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先导索送不过去,后面一切都白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