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1 / 3)
吴尚书点点头,在奏章上盖上章,呈交给官家,官家盖章后,那么这件事情就可以下发下去。
对于清查户口一事,不仅是吏部,户部更是关心异常,这个可是关系到每年税收的。
所以吏部和户部都派了官员到各府,特别是金部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他们几乎年年都要出去,而且金部的人也是最多的,吏部就没有这么多人,只能派官员去几个主府。
吏部忙得如火如荼,而泰安帝这边也查到了让他寒心的消息。
自从知道纪黄启打算向太子动手后,泰安帝就派人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就连和妃那里,他也没有放过。
其中最大的可疑之处就是他们如何知道太子虚不受补?这件事情,也只有翰林医官院的医官们能得到些消息。
当然绝不可能是医官使,若真是医官使,他们也不会绕这么一圈,最有可能的是下面的医官。
如此顺藤摸瓜,泰安帝自然就发现了他们密谋,听到下面人来报说和妃已经拿到了药时,泰安帝努力平息自己的怒气,他倒是想知道若是自己一直不过去,和妃会不会将药端过来让他吃下。
至于四儿子那边,他早已提醒过了,太子、定郡王、然后是自己这个皇帝,好个王家,纪黄启可真是个好儿子呢!
王家世代住在永熙府路,永熙府的知府是泰安帝的心腹,应该说自从王氏女进宫后,历任的永熙府知府都是他的心腹,这步棋他准备了许久,没想到最后还是用上了。
泰安帝送出密函,让他们盯紧了王家,一旦上京府这边有消息传出,就立刻拿下王家,谋逆大罪,那些世家为了面子名声也不敢为王家求情。
宁朝的世家,泰安帝盯了许久,还未登基时,他曾到别地救灾,至此了解了世家之害。
世家子弟有好有坏,其中也有真心为朝廷办事的,但是在触犯到世家利益的时候,这些臣子也会反咬朝廷一口,在他们眼里家族大过宁朝。
所以泰安帝对世家一直都有戒心,鼓励寒门弟子,重用寒门弟子。对于世家子弟,他会先观其品性,看看他们对百姓是否有怜悯之心。
也不要求他们仁爱或者感同身受什么的,只要心中有几分宁朝和百姓就好。
↑返回顶部↑
对于清查户口一事,不仅是吏部,户部更是关心异常,这个可是关系到每年税收的。
所以吏部和户部都派了官员到各府,特别是金部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他们几乎年年都要出去,而且金部的人也是最多的,吏部就没有这么多人,只能派官员去几个主府。
吏部忙得如火如荼,而泰安帝这边也查到了让他寒心的消息。
自从知道纪黄启打算向太子动手后,泰安帝就派人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就连和妃那里,他也没有放过。
其中最大的可疑之处就是他们如何知道太子虚不受补?这件事情,也只有翰林医官院的医官们能得到些消息。
当然绝不可能是医官使,若真是医官使,他们也不会绕这么一圈,最有可能的是下面的医官。
如此顺藤摸瓜,泰安帝自然就发现了他们密谋,听到下面人来报说和妃已经拿到了药时,泰安帝努力平息自己的怒气,他倒是想知道若是自己一直不过去,和妃会不会将药端过来让他吃下。
至于四儿子那边,他早已提醒过了,太子、定郡王、然后是自己这个皇帝,好个王家,纪黄启可真是个好儿子呢!
王家世代住在永熙府路,永熙府的知府是泰安帝的心腹,应该说自从王氏女进宫后,历任的永熙府知府都是他的心腹,这步棋他准备了许久,没想到最后还是用上了。
泰安帝送出密函,让他们盯紧了王家,一旦上京府这边有消息传出,就立刻拿下王家,谋逆大罪,那些世家为了面子名声也不敢为王家求情。
宁朝的世家,泰安帝盯了许久,还未登基时,他曾到别地救灾,至此了解了世家之害。
世家子弟有好有坏,其中也有真心为朝廷办事的,但是在触犯到世家利益的时候,这些臣子也会反咬朝廷一口,在他们眼里家族大过宁朝。
所以泰安帝对世家一直都有戒心,鼓励寒门弟子,重用寒门弟子。对于世家子弟,他会先观其品性,看看他们对百姓是否有怜悯之心。
也不要求他们仁爱或者感同身受什么的,只要心中有几分宁朝和百姓就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