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佬的小娘子 第72节(6 / 7)
陈明楷到军中赴任之后, 齐庸立即率大军开赴熙州,将谢伯恩率领的五万“靖难之师”牢牢封锁在熙州境内, 使其再难往前一步。
荣安郡王谢伯恩起兵之后, 诸藩王虽纷纷举旗响应, 但他们兵少将寡,又天南海北分散在各处, 一时之间很难为谢伯恩所用。
如今齐庸率领的十万大军设置重重封锁线就像一道道厚重的墙挡住了“靖难之师”的前路。谢伯恩不能后退,率领手下将士们与朝廷军开展正面对抗。
双方对战十数场, 互有胜负,战况一时陷入胶着状态。
数月之后,两军分驻在宁安河两岸,长久对峙。
齐庸手握十万重兵, 后方兵卒粮草源源不断地得到补给, 如今这种状态, 只要皇帝不催,他便不急。
可谢伯恩却坐不住了,他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本就指望联合诸位藩王,一鼓作气攻入京都,逼迫皇帝斩杀齐、韩等奸臣,撤回削藩的旨意。而如今时间拖得越久,军心浮动,对他越是不利。
再这般拖下去,粮草不济,兵力不足,诸藩王的军队见风使舵便不会赶来驰援他,到时他陷入被动,说不定真被世人议论成“反贼”了。
中军升帐议事,谢伯恩问手下众将领可有何击敌制胜良策,众将领纷纷上前献策。
谢伯恩听了,频频摇头,始终不予采纳。
这时末尾一人站了出来,躬身拜道:“某有一计,愿使一试。”
谢伯恩闻言精神一振,抬眼望去,原来这人正是素日里他尤为欣赏的宋仝。
“你有何计谋?快说来听听。”谢伯恩信任宋仝,立即问道。
宋仝道:“某之计谋知道的人越少越管用。”
他话才说完,为首的一个胖将军道:“姓宋的,你装什么装!你连兵都没带过,还谈打仗!”
↑返回顶部↑
荣安郡王谢伯恩起兵之后, 诸藩王虽纷纷举旗响应, 但他们兵少将寡,又天南海北分散在各处, 一时之间很难为谢伯恩所用。
如今齐庸率领的十万大军设置重重封锁线就像一道道厚重的墙挡住了“靖难之师”的前路。谢伯恩不能后退,率领手下将士们与朝廷军开展正面对抗。
双方对战十数场, 互有胜负,战况一时陷入胶着状态。
数月之后,两军分驻在宁安河两岸,长久对峙。
齐庸手握十万重兵, 后方兵卒粮草源源不断地得到补给, 如今这种状态, 只要皇帝不催,他便不急。
可谢伯恩却坐不住了,他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本就指望联合诸位藩王,一鼓作气攻入京都,逼迫皇帝斩杀齐、韩等奸臣,撤回削藩的旨意。而如今时间拖得越久,军心浮动,对他越是不利。
再这般拖下去,粮草不济,兵力不足,诸藩王的军队见风使舵便不会赶来驰援他,到时他陷入被动,说不定真被世人议论成“反贼”了。
中军升帐议事,谢伯恩问手下众将领可有何击敌制胜良策,众将领纷纷上前献策。
谢伯恩听了,频频摇头,始终不予采纳。
这时末尾一人站了出来,躬身拜道:“某有一计,愿使一试。”
谢伯恩闻言精神一振,抬眼望去,原来这人正是素日里他尤为欣赏的宋仝。
“你有何计谋?快说来听听。”谢伯恩信任宋仝,立即问道。
宋仝道:“某之计谋知道的人越少越管用。”
他话才说完,为首的一个胖将军道:“姓宋的,你装什么装!你连兵都没带过,还谈打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