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顾勋只得无奈叹了口气,温香满怀却什么都做不了的滋味,实在不太好受。薛玥靠上他的胸,轻声道:“我有没有和你讲过我小时候的故事,那时我爹刚刚去世,我每日都睡不好,常常从噩梦中惊醒。小吉那时才出生几个月,堂姐怕我孤单,便让我晚上带着小吉一起睡。我抱着他软软糯糯的身子,突然觉得世上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好像一切都不再可怕了。”

  顾勋握紧她的手,柔声道:“以后有我陪着你,再不会做噩梦了。”

  薛玥心中欢喜,又抱着他说了许多小时候的事,直到眼皮渐沉,迷迷糊糊道:“文昭,谢谢你。”

  顾勋感到怀中之人呼吸渐沉,低头见她已含笑甜甜睡去,他将她的头枕在自己臂间,又柔柔摸着她的脸颊道:“我也要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家。”

  ☆、第96章 恨意涌

  果然,婚事后不久,朝中便传来旨意,顾勋虽有错处,但念其以往功绩卓绝,又忠心护主,只罚一年俸禄以示惩戒,官复原职,重新起任为大理寺卿。这个消息以野火燎原之势,瞬间就传遍了整个朝野,又在各人心中生出些不同的滋味。顾勋指控李元甫一事闹得人尽皆知,两人早已势成水火,究竟是谁能有如此手腕,竟敢公然与李元甫对抗,助顾勋毫发无损地重回朝野。但是,这议论与猜测并未持续多久,又有另一件事牵引了众人的视线,并最终导致了一场谁都无法预料到的剧变。

  八月初,御史陆登上朝奏了一份《请诛贼臣疏》,弹劾李元甫构陷忠良、结党营私、贪墨侵占共十项罪状,洋洋洒洒数千字檄文,可以说将李元甫从头到脚骂了个遍,称其为:“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天下之第一大贼乎!”自从宋毅身死、段笙辞官回乡之后,从未有言官敢如此放肆地在御前直斥李元甫大罪。因此,当这份震惊百官的奏疏一念完,李元甫就被气得浑身颤抖,大骂陆登竖子妄言,无凭无证陷诬内阁辅臣。而那陆登一身傲骨,公然对其蔑然相视,绝无半分退缩,一番唇枪舌战后,陆登又搬出李修文染指军机犯下重罪,后又逃狱以至惨死道边的旧事,李元甫终于被戳到最大痛脚,顿时气急攻心,几欲昏厥在殿前。明帝勃然大怒,以扰乱朝纲为名,下旨杖陆登一百廷杖,将其除去官职逐出殿外。

  陆登此举虽如蚍蜉撼树,并未触动李元甫及其党羽分毫。但他的这份奏疏,却如同坚冰上凿出得一丝裂纹,当裂纹扩散之时,坚冰就不再牢不可破。一时间,朝中流言四起:陆登身为五品言官,竟敢公然宰辅,若说其背后无人撑腰,实在是不合常理。果然,自陆登之后,御史台弹劾李元甫的奏疏便淹没了内阁,除了《请诛贼臣疏》中所诉十大罪状,御史们充分发挥言官本色,上疏得罪名花样百出,甚至还称李元甫私下驯养娈童.淫.乱朝纲。

  被李元甫强压多年的怨怒终于沸腾,或者说被别有用心地引导至一个不可收拾的方向。然而,这些罪名毕竟难以核实,因此所有奏疏全被内阁强行压下,但是在官场打滚多年的老狐狸们已经敏锐地发现,朝中的风向,开始悄悄地变了……

  就在朝野内外暗流涌动之时,李府内却仍是一片平静。这一日,刘子澄见李元甫终于诵经完毕,泰然自若地自佛堂走出,忍不住讥讽道:“你现在已经被群臣奏成乱臣贼子了,恐怕连佛都不愿渡你了。”

  李元甫斜睨他一眼,把玩着手上的那串御赐佛珠,道:“佛不渡我,自然有人会渡我。任他们闹得再凶,只要今上不为所动,我又有何可惧。”他随刘子澄走入正厅坐下,又将那串佛珠放在桌案上,目光慢慢变得锐利起来:“那些个言官既然不怕死,我便成全他们,为他们促成个冒死直谏的美名也好。”

  刘子澄冷笑道:“现在的形势已经难以控制了,真要一个个对付,你对付得过来嘛。再说这件事背后的谋划岂是牺牲几个言官这么简单。就说你那曾经的好门生顾勋,怎会无缘无故就被起复,这些日子朝中闹得沸沸扬扬,他倒是安分守己起来。依我看,等他开始动作时,才是真正的杀招!”他目光幽深地盯了李元甫片刻,突然重重叹道:“我看你是养了一匹狼在身边啊!”

  李元甫听见顾勋的名字,一直淡然的面容终于扭曲起来,眸中好似燃起一簇火苗。

  刘子澄看得清楚,又继续道:“我早就说过,顾勋留着始终是个祸害,你却怕太早对付他会引火烧身。现在可好,他又是起复又是娶妻,过得是春风得意啊!让他回了大理寺,以后再想除掉他,只怕是不易啊。”

  李元甫冷冷扬起下巴,恨恨道:“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以为投靠了别人就能爬到我头上了,我迟早会让他知道,背叛我的下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