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公元前5世纪处,墨子可能收集出生在鲁国一个一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当时的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被称为“工奴”,商人被称为“商奴”……)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墨子从小承袭了木工制作技术,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

  我看到了墨子的头像,发现,这个头像和我们见到的“巨子”竟然特别相似。

  难道,我们遇到了“巨子”就是墨子?

  我们真的和墨子进行了一次零距离接触?

  回想起日军地下研究所,与世隔绝的墨家村,在这个大城市中,还有多少失落的遗迹?

  无人知晓。

  这个世界上,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第三章 第三十一节 古宅疑云

  “叮铃铃,叮铃铃”家里的电话响了,老妈叫正在玩网游的我去接电话,我很不耐烦的甩了甩手,拿起电话,电话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是王一鸣吗?”

  杜鑫!大白天的找我干嘛?还让我请喝咖啡,我晕,上次请这个小鬼去喝咖啡,竟然花掉了三百多,我一周的稿费就这样“白日飞升”了,我叹了口气,说:“今天有事,陪不了您,改日可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