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美社已经不可避免打下深刻的万长生烙印。

  因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几大建筑师,最著名的什么流水别墅、范斯沃斯住宅,都是出了名的看着好看,客户要骂娘的超级坑货。

  设计专业提供的产品,一定要实用,能够创造价值,别太过于追求艺术性而放弃了用户利益这个根本。

  这其实是美术学院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最大的转型困难。

  要把自己接受了多少年的专业艺术思维,向市场向客户低头。

  万长生这个从小在观音庙广场卖艺的家伙,却天然在乎这个。

  他想发挥点打印技能都派不上用场,轻而易举就有几个电脑熟练的家伙纯粹用绘图板和PS功底就能在照片上把宿舍楼、厂房进行改建绘制,再大幅调整绿化,顷刻之间就把一张修改过的效果图放出来。

  大家再纷纷发表意见进行调整,增加个白色塑钢阳光走廊,拆掉某处破破烂烂的搭建,又或者把原本残破的建筑和现代模式衔接起来。

  环艺专业的学生来了一批又一批,低年级的只能羡慕的挤在外围,但也能壮着胆子提出自己的想法。

  万长生应该是唯一一个坐在最里面的绘画专业学生,国油版雕都属于绘画专业。

  所以他更多是撑着下巴静静看着这种场面。

  只是他忽然开口的时候,全场马上安静倾听:“首先我要表明一点,这整个厂区改造成度假村酒店,不是全封闭的,我一贯讨厌围起来的小圈子给少数人享受,与民同乐,大美艺术文创园区为什么这么火,很大原因就在于整个园区是免费的,你说是老百姓贪便宜也好,消费水平低下也好,艺术应该为大多数人服务,所以设计上就应该是所有人可以随意进出游览的,当然部分建筑还是要管理保证安全,那么这么大的厂区我们能做什么呢?”

  根本没有任何人跟万长生争论封闭不封闭的问题,他说怎么,其他人就立刻关掉另一个选项,现在更加专注。

  听见万长生的声音:“这就是第二点,我建议你们可以组成一个小组去钟明霞的老家采风,马振宇他们去过剧组的知道地方,那个就是活化石一样的存在,就是这种三线工厂还在生活但厂区已经破产的状态,去看看生活在那里的感觉,今天姜区长有句话我听了有点难过,他说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去看核工程基地,这是在忘记我们的历史,不过才五六十年的时间,刚刚解放以后拼着全国饥荒,都要搞出核武器来保证国家安全,全力以赴备战备荒,这些历史已经被淡忘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什么那个年代那么多人都能不顾自己的享乐,私人得失,投入青春投入精力甚至生命,也要巩固用户这个崭新的政权,现在的年轻人都很难想象那种大公无私的宏大场面了,我希望能在设计中体现。”

  灯火通明的大型工作室里面,密密麻麻的挤了三四百美术生,闻言竟然好多人马上都在低头记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