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连走马观花的看一遍,一整天都吃紧,更别说还想仔细观摩了。

  对于画家来说,现场观摩原作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呢,在中国就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

  建国以后,有很长的时间内,国内艺术流派都受到前苏联影响,特别是油画,一直都有那种厚重的画风。

  很多画家体系都是跟着前苏联在学习,也带出了不少大师名家和名作。

  特别是风景画,一眼就能辨认出那种比较灰暗晦涩的风格。

  但直到九十年代甚至新世纪以后,终于有了更多机会到俄罗斯去看原迹,又或者从别的什么渠道接触到那些曾经的前苏联时期大师作品,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仅仅就因为前苏联在印刷工业方面比欧美国家落后一截,建国后国内美术界看到的前苏联油画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误差,基本上都是偏暗偏沉重。

  原以为前苏联画家们就是这种整体风格,什么都跟着前苏联学的阶段,就把这种调子定下来,以讹传讹的都当成是真了。

  其实原作鲜艳透亮的比比皆是。

  画画这个东西,就像杜雯曾经和万长生合租时候说过的,一点点灯光颜色影响,都会导致色彩区别很大。

  更别说印刷油墨的偏差了。

  所以在这方面连欧美国家都不敢说百分百保证还原本色,还是尽可能的看原作吧。

  不过,稍微了解下西方美术史,也大概能明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西方艺术史就是一部描绘人体美,尤其是女性人体美的艺术史。

  这在乌菲齐美术馆更加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万长生走进美术馆,放眼看去,哎哟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