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这个青年美术作品的定义是四十五岁以下,其他画家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的年龄,万长生如果不是沉稳温和,看起来都跟他们孩子差不多了!

  还好除了部分画家热衷于汇报工作,万长生跟大多数前辈,也同样能够在艺术创作上探讨。

  特别是其中有位来自赣西的瓷器大师,是个三十多岁的大哥,挺热情直爽,又喜欢对万长生动手拍拍打打,万长生就经常跟他讨教些捏泥巴的技巧。

  这真是形成一种巨大的扭曲反差。

  只要不谈政治挂帅,这样来自全国各地的行家高手,集中起来很能够融会贯通的提高技艺。

  可一旦要求在创作中强调这样那样,好多人和万长生脸上都有点讪讪。

  那位瓷器大哥就悻悻:“难道还要我在盘子上刻个忠字?”

  看他样子很容易按捺不住提高音量。

  万长生连忙把自己的印章石塞过去,很多时候上课他就在课堂上玩印章,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不至于听着陈词滥调睡着。

  瓷器大哥就纯粹是正刻着玩儿,他绝对没有万长生那种下意识就会反过来雕琢的思路。

  玩了整整一节课,这位大哥专注其中,终于也没有对讲台上的说法冒出什么大不敬的词儿来。

  下课时候万长生才摸出自己的印泥盒看看人家刻了啥。

  结果说起来还是个大师,雕刻出来的东西简直不能看!

  模模糊糊,乱七八糟,到处都是空白,隐隐约约好像有个塔。

  大哥觉得丢脸:“三潭印月啊!你这都什么东西,我这是深雕精工的刀法……石头我不习惯,而且你这个石头颜色乱七八糟的,看不清我刻的什么,我们的东西都是烧陶烧瓷,哪里是拓印出来看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