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2 / 4)
中国画就能摒弃所有背景跟空间距离,细长的画幅上,巨大的佛像只露出竖条局部,占据了右侧三分之一。
女童欢天喜地的在佛像肩头攀爬,好像要去抓那佛头上的蝴蝶。
小沙弥则专心致志的在整个画幅下端,坐在一片碎石中雕琢。
按照西洋画的透视关系,就很难捉摸这个小女孩的落脚点在哪里,又或者左边飘来一点柳枝的意义。
这在中国画中就是意趣,构图的完整。
用右边佛像的填满,和左边轻灵的柳枝形成对比。
用上面女童的活泼生动,对比下面小沙弥的凝重踏实。
甚至用画幅上端的空白居多,对比下面各种细节饱满。
这都是构图的学问。
最后题上那句著名的“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再摁上最近刻的几枚章,大大小小的主要是凑个数,内容不重要。
整幅画,顿时就显得完整了。
重点是在原本平淡无奇的孩童佛像之间,产生了奇妙的情感纠葛。
这幅画的内容,才算是活过来。
摁章的过程,万长生也顺便给大三的同学们分享了下规则,其实章也不是随便盖的。
但历史上有几个皇帝,他们就特别不守规矩。
↑返回顶部↑
女童欢天喜地的在佛像肩头攀爬,好像要去抓那佛头上的蝴蝶。
小沙弥则专心致志的在整个画幅下端,坐在一片碎石中雕琢。
按照西洋画的透视关系,就很难捉摸这个小女孩的落脚点在哪里,又或者左边飘来一点柳枝的意义。
这在中国画中就是意趣,构图的完整。
用右边佛像的填满,和左边轻灵的柳枝形成对比。
用上面女童的活泼生动,对比下面小沙弥的凝重踏实。
甚至用画幅上端的空白居多,对比下面各种细节饱满。
这都是构图的学问。
最后题上那句著名的“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再摁上最近刻的几枚章,大大小小的主要是凑个数,内容不重要。
整幅画,顿时就显得完整了。
重点是在原本平淡无奇的孩童佛像之间,产生了奇妙的情感纠葛。
这幅画的内容,才算是活过来。
摁章的过程,万长生也顺便给大三的同学们分享了下规则,其实章也不是随便盖的。
但历史上有几个皇帝,他们就特别不守规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