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1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如最初作者根本不打算对‘人’做出解释一样,他根本就觉得不需要对‘龙’、‘女娲’这种词汇,做出任何解释!

  不解释!因为它们是常识。

  也就是说,女娲是早在尧舜禹时期,亘古以来,便是人们眼中,耳熟能详,常识级别的存在。

  那么除了山海经以外,最早对于女娲描述的文献,是什么呢?

  在学术界,公认最早描述了女娲的是西周时期的《史籀篇》,虽然这本书本身不存在了,但它的内容化在了很多后来的其他书中被引用。

  这是考证过的,我就不解释了,总之‘娲’这个字,有籀文,意思为‘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这就是女娲最早的传说,从古至周朝,她都是化生万物的神。

  不是造人,是造万物!

  女娲造人传说的最早记载,是在宋朝,那已经太晚了。

  炼石补天的传说,则可信度高很多,最早出自西汉《淮南子》,而这本书源于先秦时期的传说。关于女娲,还有一日七十化,人面蛇身,发明笙簧、瑟、埙等记载。

  所谓一日七十化,意思是她每天都在衍化出各种事物出来。

  其实就是和西周时期的‘化万物’对上了,结合山海经,也是这个意思,女娲之肠化为神了。连肠子都如此,更别说其他了。

  可以想象,山海经时期的人眼中,女娲可能全身上下,一切都化为世间万物了。随便一个神,都可以被视为女娲的无数化身之一。

  也就是说,女娲我们已知的最早传说形象,就是一个创造了神、创造万物的这么一个存在。

  至于炼石补天,山海经里没有写,我就不说了。《淮南子》说的那么详细,大约有艺术加工。但天塌了这么大的事,写女娲去搞定,也侧面说明,女娲就是先秦时期,乃至一直上溯到上古五帝时期,都是人们常识性中的至高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