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4章(2 / 4)
之后陆续有人得到图,往上填注释,也就形成了山海经,直到现在就剩字,没有图了。
比如《海外南经》就写了: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鸱久、视肉、虖交。
这就很明显了,毕竟文王已经是商末周初时期的人了。
能说出文王葬于此的,最早也只能是西周时期的人。
于是有人就说,山海经是周朝人写的,甚至是东周末年的战国时期写的。
我想说最早开始写的绝对比这早,而且早很多,为什么之后再说。
单说这一段,很明显‘吁咽、文王皆葬其所……’都是后来加上去的。
本来一张山海图,图上已经有夏朝以前的人给图配写了一些文字,在狄山这个地方,只写到‘离朱、视肉’那里就没了。
什么文王,早期作者根本不认识。
但是因为山海图和山海经是陆续流传,并总有新的后人根据图往上填理解。
所以后面才会有那些明显感觉重复议论的文字,连格式都一样。
一个西周的贵人,一看图上的狄山,考证了一下心说:诶?这不汤山吗?
于是写下自己的注释:说文王也葬在这,现在叫汤山……
然后也列举了山里的动物有这些这些,其中动物列举中,大多数重复,只比前半段多了两种动物。
这是典型的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座山写下的不同时代的描述。
↑返回顶部↑
比如《海外南经》就写了: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鸱久、视肉、虖交。
这就很明显了,毕竟文王已经是商末周初时期的人了。
能说出文王葬于此的,最早也只能是西周时期的人。
于是有人就说,山海经是周朝人写的,甚至是东周末年的战国时期写的。
我想说最早开始写的绝对比这早,而且早很多,为什么之后再说。
单说这一段,很明显‘吁咽、文王皆葬其所……’都是后来加上去的。
本来一张山海图,图上已经有夏朝以前的人给图配写了一些文字,在狄山这个地方,只写到‘离朱、视肉’那里就没了。
什么文王,早期作者根本不认识。
但是因为山海图和山海经是陆续流传,并总有新的后人根据图往上填理解。
所以后面才会有那些明显感觉重复议论的文字,连格式都一样。
一个西周的贵人,一看图上的狄山,考证了一下心说:诶?这不汤山吗?
于是写下自己的注释:说文王也葬在这,现在叫汤山……
然后也列举了山里的动物有这些这些,其中动物列举中,大多数重复,只比前半段多了两种动物。
这是典型的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座山写下的不同时代的描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