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第1章 水中月

  周广缙想在别人眼里自己该是廊坊镇的第一倒霉人。

  周家是廊坊镇的首富,他十九岁了却没成婚。十九周岁,他接受新式教育,不肯使用中国传统的计岁法。在他这个年龄,富家子弟不仅结婚了,而且早已有了一、两个通房丫头,他却一个也没有。因为周天爵不待见他!

  周天爵是他父亲,周天爵厌弃他,视他为无物。他与周天爵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勉强压抑着,不发作。

  周家早先是廊坊的地主,广有田产。1898年京奉铁路在廊坊设站,客商开始云集,廊坊从不知名的小村落迅速发展成镇子。周天爵亦开始经商,他的财富随着京山铁轨的延伸而积累,短短八年,便成为廊坊镇首富。

  周广缙生于1887年,他的名字是祖父起的,原来叫“广进”,取“财源广进”的意思。后来私塾里的先生嫌不雅,帮他改成“广缙”,“缙绅”,插笏于带,寓意仕途亨通。改名时,祖父已归西,父亲根本不在意,所以毫无阻拦。

  周广缙幼时在族中的私塾就学,按说富贵之家都聘请先生到家里教授子弟,称“坐馆”或“家塾”,周广缙没有这个待遇,他能读书尚仰赖于祖母一力促成。周氏的“宗塾”由宗族共同捐助钱财、学田,聘请先生以教授族中的贫寒子弟。周广缙读书极肯用功,他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周广缙十三岁起进入天津北洋大学堂(盛宣怀以近代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教育模式为蓝本创办的新式学堂)二等学堂(即大学预科)就读,学制四年。入学没几个月,庚子国难,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北京,北洋学堂成为德军的兵营,教学中断。周广缙被迫返乡。1903年4月,学校复课,十六岁的周广缙重返校园。

  周广缙十七岁时升入北洋大学头等学堂(即大学本科)机器学专业,除基础课和专业课外,他还兼习日文。甲午战败,举国震惊,国人开始瞩目日本,维新运动皆以日本为楷模;在日本求学资费便宜,小富人家便可承受,一时留学日本势如潮涌。周广缙为其日后的学业早做打算。他的学费由祖母供给,因为周广缙十三岁时母亲横死,祖母认为周家有愧于他的母亲,且怜惜孙儿,所以送他去直隶的最高学府就读,为他谋划一个好前程。

  每年除春节外,周广缙鲜少回廊坊。母亲去世后两个月周天爵即续娶,娶的是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堂妹、镇中大户苏家的女儿。

  自此,每个除夕夜周广缙都一个人过,两、三件新衣,一桌温吞吞的饭菜,正院里燃放的火树银花透过窗子映照在仆佣们应付差事胡乱擦拭的家具上,残光暮景却是少年人的心境。如果不是为了回家拿学费,他宁可不回廊坊,他是孤家寡人。

  周广缙在胡同里穿行,挑担串胡同卖肉的小贩从他身边掠过,看他一眼。看也没用,他没钱买。周广缙一路经过炒菜摊子、炸糕摊、回回小吃摊去伍先生家。

  伍先生是学校新聘的国文教授,与他同乡。先生鸿儒硕学且厚德载物,担得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正值暑假,学校里的先生、学生差不多走光了。周广缙不愿回廊坊,他无处可去,只好呆在学校宿舍里,所以伍先生邀他来家里坐坐。

  这是他第二次去伍先生家,先生欣赏他的才华,与他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嗯,他唯一值得骄傲之处便是所有的先生都赏识他的才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