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37节(6 / 7)
他老人家打心眼里认为,官员有钱就变坏,所以在退位之前,他还规定了朝堂官员的俸禄,并且将其和不允许立丞相一起定为惯例。
作为一个上下五千年都能排得上号的优秀帝王,洪武帝在各方面都没的说,但在经济学上他的确是欠缺了一点,显然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不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做通货膨胀。
当然,作为一个公平的帝王,除了管理官员外,洪武帝还一并将功勋们手头的大片土地软硬皆施地收了回来,改为了发硬性工资。
总之,在洪武帝退位的那一年,满朝文武都敢怒不敢言,若不是看着希望就在眼前,估计有一半的人都要“告老还乡”去了。
好在朱标登基之后虽然碍于父亲的命令,不好明着给官员加工资,却多了逢年过节的红包补贴。
夏季有冰耗冬季有炭耗,加上一年到头几乎月月都有的节日,现在大明公务员们的小日子已经比过去好上太多了。
当然,会这么做可不是朱标太好心,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大明朝廷真的有钱。
呃,虽然这么说挺招人恨的,但在重新疏浚黄淮河之后,无灾无难的黄淮河流域交上来的粮税足以让周围几省侧目,加上大明近些年来连续不断采购的米粮,大明的存粮已经到了户部官员不得不缠着工部官员修p建粮仓的程度。
其实在荡平了北方草原后,多年没有发动大型战争的大明本身的存粮就相当可观,也多亏了这些老本,大明在疏浚大河的时候才没有发生前朝那些糟心事。
被征召的役夫全都是有偿劳动,用来发饷的稻谷每天都一担担堆到大河边上,干完了活就能直接领回去。为了方便携带,现场还提供兑换服务,可以直接将刚发下的粮食换成布料首饰等一应生活用品。
这些东西回老家买也是大价钱,还不如现场就换了,回去是转卖也好送人也罢都很有面子。
而且有这么个兑换处在,役夫们感觉满满都是希望,每天睁眼干活,闭眼想凑钱换个好的还是着力眼前,反而一点都没觉得累,整体氛围格外和谐,散工时候甚至还有些恋恋不舍。
就连去现场监工的工部官员都说从没见过氛围这么好的大工程,这句话顿时就让多少有些惴惴的洪武帝乐开了花。
只是,粮食太多也不全是好事。
大明如今的主要粮食是稻谷和小麦,虽然这两种农作物都有麸皮保护里头的种仁,较为耐放,但是自然存放的粮食会随着时间流失风味也是不争的事实。
↑返回顶部↑
作为一个上下五千年都能排得上号的优秀帝王,洪武帝在各方面都没的说,但在经济学上他的确是欠缺了一点,显然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不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做通货膨胀。
当然,作为一个公平的帝王,除了管理官员外,洪武帝还一并将功勋们手头的大片土地软硬皆施地收了回来,改为了发硬性工资。
总之,在洪武帝退位的那一年,满朝文武都敢怒不敢言,若不是看着希望就在眼前,估计有一半的人都要“告老还乡”去了。
好在朱标登基之后虽然碍于父亲的命令,不好明着给官员加工资,却多了逢年过节的红包补贴。
夏季有冰耗冬季有炭耗,加上一年到头几乎月月都有的节日,现在大明公务员们的小日子已经比过去好上太多了。
当然,会这么做可不是朱标太好心,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大明朝廷真的有钱。
呃,虽然这么说挺招人恨的,但在重新疏浚黄淮河之后,无灾无难的黄淮河流域交上来的粮税足以让周围几省侧目,加上大明近些年来连续不断采购的米粮,大明的存粮已经到了户部官员不得不缠着工部官员修p建粮仓的程度。
其实在荡平了北方草原后,多年没有发动大型战争的大明本身的存粮就相当可观,也多亏了这些老本,大明在疏浚大河的时候才没有发生前朝那些糟心事。
被征召的役夫全都是有偿劳动,用来发饷的稻谷每天都一担担堆到大河边上,干完了活就能直接领回去。为了方便携带,现场还提供兑换服务,可以直接将刚发下的粮食换成布料首饰等一应生活用品。
这些东西回老家买也是大价钱,还不如现场就换了,回去是转卖也好送人也罢都很有面子。
而且有这么个兑换处在,役夫们感觉满满都是希望,每天睁眼干活,闭眼想凑钱换个好的还是着力眼前,反而一点都没觉得累,整体氛围格外和谐,散工时候甚至还有些恋恋不舍。
就连去现场监工的工部官员都说从没见过氛围这么好的大工程,这句话顿时就让多少有些惴惴的洪武帝乐开了花。
只是,粮食太多也不全是好事。
大明如今的主要粮食是稻谷和小麦,虽然这两种农作物都有麸皮保护里头的种仁,较为耐放,但是自然存放的粮食会随着时间流失风味也是不争的事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