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20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虽然三国在民间极为有名,随便抓个人都能说一两个典故,但因为民间讯息获取不易,所以大部分民众虽知三国,却不知前因与后果,有的人甚至连三个国家为什么会打起来都不知道,多半都是东一耳朵西一二多,知道个大概罢了。

  因此当罗贯中写出前后连贯,剧情完整丰满的《三国》时,可想而知其热度和受欢迎程度。

  但叫好和叫座是两码事。

  尽管木白的书局使用了最新的刻印方法以降低成本开销,但一套三国足有六十余万字,要买齐一套那得是土豪中的土豪才舍得。

  就连在大明的神经中枢应天府里,大部分的书客都是择一二本采购,要看前言后续得去好友那儿租阅,更别提经济实力略差的外地了。

  这年头舍得花钱买话本的到底是少数,而这其中肯花钱买这巨著的更是少数,某种意义上来说,此前那些拒绝罗老先生的书商对这个市场并未估算错误。

  因为干煸的荷包和识字能力约束的关系,大部分群众还是选择花上一盏茶的费用去茶楼里蹭个说书先生。

  一边听人说故事,一边和同好聊聊剧情,可不比在家里一个人看书有趣的多。

  但市场就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当大家都养成了去茶馆听故事的习惯后,对实体书的需求又增长了起来。

  想要看书,但嫌太贵。

  想听故事,但是去不了茶馆。

  有没有既可以看话本,又没有那么贵的办法呢?

  有市场就会有需求,一样东西很快就响应着民众的需求出现了,那就是如今放在福建布政使司桌案上几册书籍,名曰——《三国志通俗演义·精简本》。

  是的,当木白因盗版深入研究福建本地的市场后,他哭笑不得得发现虽然当地的书商很认可三国的吸睛能力,一整套三国原书昂贵到书商也不舍得购入。

  但又想要吃蛋糕、又不舍得花钱买,又不好意思蹭试吃的福建书商们就做了一件创新力十足的事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