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小食光 第63节(4 / 7)
谢天谢地,这一回总算没什么问题, 新个少年家庭氛围都还不错,夫妻和睦、兄友弟恭, 没什么糟心事, 哪一个都是不错的夫婿人选。
她有心想让仁和公主在暗中见一见这新位少年,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 便与朱祐樘商议, 看有无办法所想。
原以为还要花些功夫想方法, 谁知朱祐樘一听,便将这事包在自己身上, 让张羡龄无需担忧。
他发了话, 张羡龄便放下心来, 抽出空来去指导膳房田公公做蟹黄汤包。
秋高气爽,一年一会的大闸蟹自江南远道而来,坤宁宫得了一大箩筐。光吃清蒸蟹,未免太寻常,得弄些有滋味的东西。
谈到以蟹为原料的吃食,张羡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蟹黄汤包。一个大大的竹笼, 足有人的脸这么大,装着一个——或者说一滩软哒哒的蟹黄汤包,透过薄若蝉翼的外皮,甚至隐隐可以瞧见内里的蟹黄与充盈的汤汁。
这样独特的蟹黄汤包,吃法也与寻常小汤包不同。用宫中收着的陶瓷吸管在汤包顶上戳开一个小口,先吸食蟹汤,可千万不能直接用牙齿咬开,不然内里的汤汁会滋人一衣裳。
待蟹黄汤包渐渐瘪下去,汤汁一扫而尽,再细细品尝蟹肉,那鲜味真是一绝。
她与朱祐樘一人吃了一整只蟹黄汤包,犹意犹未尽,只可惜肚子吃不下了,只好作罢。
坤宁宫膳房还多蒸了好些蟹黄汤包,张羡龄便吩咐给几位老娘娘和公主送去,也让她们尝尝鲜。
朱祐樘洗净了手,听见张羡龄叮嘱宫人将一笼蟹黄汤包送到仁和公主宫中。他起身道:“我领人送去吧,正好和大妹妹说说话。”
仁和公主是与他年纪最近的一位公主,算得上是第一个叫朱祐樘“皇兄”的,又生来冰雪聪明,是以兄妹新个感情很好。
只是登基之后,朱祐樘忙于朝政,为数不多的闲暇时间大半给了笑笑和寿儿,因此这几年很少单独与仁和公主谈心了。
秋日天黑得早,朱祐樘出坤宁宫时,抬眼便见着苍穹之中一轮火红的夕阳,等他行至嗜凤宫,夕阳已隐于云彩之中。
仁和公主原本在绣花样,听说皇兄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绣活,前去相迎。
↑返回顶部↑
她有心想让仁和公主在暗中见一见这新位少年,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 便与朱祐樘商议, 看有无办法所想。
原以为还要花些功夫想方法, 谁知朱祐樘一听,便将这事包在自己身上, 让张羡龄无需担忧。
他发了话, 张羡龄便放下心来, 抽出空来去指导膳房田公公做蟹黄汤包。
秋高气爽,一年一会的大闸蟹自江南远道而来,坤宁宫得了一大箩筐。光吃清蒸蟹,未免太寻常,得弄些有滋味的东西。
谈到以蟹为原料的吃食,张羡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蟹黄汤包。一个大大的竹笼, 足有人的脸这么大,装着一个——或者说一滩软哒哒的蟹黄汤包,透过薄若蝉翼的外皮,甚至隐隐可以瞧见内里的蟹黄与充盈的汤汁。
这样独特的蟹黄汤包,吃法也与寻常小汤包不同。用宫中收着的陶瓷吸管在汤包顶上戳开一个小口,先吸食蟹汤,可千万不能直接用牙齿咬开,不然内里的汤汁会滋人一衣裳。
待蟹黄汤包渐渐瘪下去,汤汁一扫而尽,再细细品尝蟹肉,那鲜味真是一绝。
她与朱祐樘一人吃了一整只蟹黄汤包,犹意犹未尽,只可惜肚子吃不下了,只好作罢。
坤宁宫膳房还多蒸了好些蟹黄汤包,张羡龄便吩咐给几位老娘娘和公主送去,也让她们尝尝鲜。
朱祐樘洗净了手,听见张羡龄叮嘱宫人将一笼蟹黄汤包送到仁和公主宫中。他起身道:“我领人送去吧,正好和大妹妹说说话。”
仁和公主是与他年纪最近的一位公主,算得上是第一个叫朱祐樘“皇兄”的,又生来冰雪聪明,是以兄妹新个感情很好。
只是登基之后,朱祐樘忙于朝政,为数不多的闲暇时间大半给了笑笑和寿儿,因此这几年很少单独与仁和公主谈心了。
秋日天黑得早,朱祐樘出坤宁宫时,抬眼便见着苍穹之中一轮火红的夕阳,等他行至嗜凤宫,夕阳已隐于云彩之中。
仁和公主原本在绣花样,听说皇兄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绣活,前去相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