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小食光 第34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晴了,为了讲卫生,让我们来大扫除吧。

  这诏令是张羡龄亲自构思的,交由许尚宫润笔,确认无误后,许尚宫加盖六尚局之印,她摸出大明皇后之宝,往上一戳,正儿八经的签发了诏令。为显郑重,张羡龄特意与朱祐樘商量,想要让司礼监也盖个章。

  朱祐樘看过《修整后宫街衢诏》,乐了:“这也是杀鸡用宰牛刀了。”

  “才不是呢。”张羡龄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卫生,很重要。”

  “卫生”这个词,朱祐樘也是第一次听说,问:“卫生又是何意?”

  张羡龄眨眨眼,以反问之法赢得些思考的时间:“樘哥哥猜一猜,卫生是什么意思?”

  “可是护卫生命之理?”朱祐樘猜测道。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张羡龄糊弄着解释,“未雨绸缪,防止疫病发生,亦是卫生之意。”

  朱祐樘点点头:“若是这样,讲卫生倒是一件善事。”

  讲卫生,绝不是小事。后世,京城得到解放之后,整个京城百姓乃至军队全都被动员起来,进行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大扫除。

  大扫除历时三个月,发动群众七万多人,最后扫除垃圾六十万吨,运走粪便六十一万吨,成果斐然。

  大扫除的时候,连紫禁城里也干净不到哪里去,尤其是在后宫的一些阴阴暗暗的小角落,据说垃圾堆起来,有宫墙那么高。

  说句实在话,就古代这个环境,很多瘟疫之所以蔓延,原因之一就是糟糕的卫生环境。居住之地干净与否,其实与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在排查皇嗣住所安全隐患的时候,张羡龄便萌生了后宫大扫除的想法。坤宁宫也好,仁寿宫也好,清宁宫也好,只要是娘娘侍长们居住的宫殿,无不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宫女内侍的住所呢?还有哪些贵人们甚少踏足的角落,是不是在滋生病菌呢?

  就是为了这个,张羡龄才签发了这道《修整后宫街衢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