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小食光 第15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瑞康从前在内书堂教小宦官读书,对于书籍印刷之事颇有了解,娓娓道来:“皇城印刷之事,一概由司礼监负责。司礼监下设经场,掌管工匠数千人。宫里用的道经、佛经以及每一年的皇历,都是由司礼监经场负责刊印。”

  “如今司礼监掌印太监是谁?”

  “怀恩。”

  “原来是他。”张羡龄原本靠在圈椅上,此时把身子往前倾了倾。

  怀恩的名字,无论是穿越前所看过的史书,还是穿越后宫人内侍们的闲聊,都有所提及。他是苏州人,本姓戴,出身官宦世家,其兄为兵部侍郎,其父为太仆卿,但因卷入宣德初年的案子,戴家被抄家,怀恩也就从饱读诗书的小少爷成了皇宫里的一个小宦官。

  宪庙老爷欲改立太子之时,已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怀恩以死相争,因此触怒宪庙老爷,斥居凤阳。万岁爷登基,将他召回京城,如今仍掌司礼监。

  “听说是个大贤臣。”

  “确实。”文瑞康以钦佩的口吻道:“怀恩太监高义,宫中人尽皆知。”

  “我倒真想见一见这位好太监了。”张羡龄笑道。

  在她刚刚穿越,还是元辉殿的淑女时,弄不清楚情况,称呼一个小内侍为太监。吓得那小内侍连连摆手:“当不起当不起,张淑女切莫这样称呼小人。”

  那以后她才知道,原来在明朝,“太监”是不能随便叫的,只有十二监的掌印方能称呼一声“太监”,相当于外朝的六部尚书。太监们也不会自称为“奴才”,那是骂人的话。相反,太监们一般自称为“臣”。区别在于他们是内臣,朝廷命官是外臣。

  内府十二监中,数司礼监为首。宫里宫外,素来将司礼监掌印太监尊称为“内相”。纵使张羡龄是皇后,但面对怀恩这般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也不好呼来唤去、轻慢待之。

  张羡龄想了想,见怀恩这事,还是要先报与万岁爷知道才好。

  晚上,朱祐樘回到坤宁宫,用过晚膳,在蒹葭堂里看书。

  张羡龄走进这一方雾蓝的天地,挨着他坐下,手里拿着一本月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