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们走了很久感觉那墓道就像没有尽头一样路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的骨骸,他们互相纠缠在一起手中的利刃依然插在对方的身体里,每具尸体死去的样子都很痛苦虽然已经死去变成一幅枯骨但是他们依然张着嘴巴似乎要和人拼命一样,看他们死去时的样子可以想象这里一定发生过一场惨烈的大规模的争斗,我害怕极了教授一直安慰我渐渐的我平静下来开始和教授吴晓波三个人仔细查看了所有人残留的物品,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这些人的衣物身上的各种物品竟然是元朝的,其中大部分人是贫民打扮,另外还有一些是元朝士兵。

  我们杨教授的士气再次一落千丈,这种地方出现元朝时期的人可想而知这地方一定已经被盗掘过了,那些贫民打扮的人应该就是这里的守墓人。

  从这些出现在墓道里的元朝官兵的来看这些人明显是来盗墓的,而且这次盗墓应该是元朝政府支持并且参与完成的如此明目张胆的盗取陵墓在元朝到也发生过一些。我忽然想起一些关于元朝盗掘宋朝黄陵的记载不禁觉得很不舒服。

  第二十七章 元朝盗墓贼

  笔记上继续写道,我们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元朝曾经有一个官方支持的最大的盗墓贼杨辇真珈。一些正史上曾经记载了很多关于他的盗墓恶行,其中记载最多的就是元朝政府暗中支持盗取大宋陵墓,具史料记载在元朝统治期间杨辇真珈没有放过一座能找到的帝王陵,连后妃大臣墓、民冢都未能幸免,盗掠去了无数财宝。

  具体被杨辇真珈盗走的宝物有,徽宗陵的“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高宗陵的“真珠戏马鞍”,光宗陵的“交加白齿梳”、“香骨案”,理宗陵的“伏虎枕”、“穿云琴”、“金猎晴”,度宗陵的“玉色藤丝盘”、“鱼景琼扇柄”,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

  在毁陵盗宝之外,还有最令人发指的事情。

  杨辇真珈将大宋皇帝、后宫女眷们的骨骸全出掘出,弃之荒野。理宗赵昀是大头,杨辇真珈将他的头颅从尸身上斩取下来带回北方,镶银涂漆,制成盛酒的器具使用(台湾学者李敖称是做“小便壶”,并无文字证明)。又将帝后的尸骨收集于临安皇宫中,上筑高13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外族政权,对汉人的报复和镇压是史无前例的。无道僧人杨辇真珈盗掘南宋皇陵用意歹毒,除了盗取财宝,与金人粘罕盗掘北宋帝王陵有同一个意思,就是侮辱汉人,消磨汉人赶走蒙人的意志,这也是元朝政府的意思。

  元朝人盗墓向来如他们攻城略地一样所到之处什么东西也不会留下,我们看到这些为了保护陵墓而死去的先辈默然无语。心情无比沉重。

  这样的路我们走了很久最终我们终于走出那个悠长的墓道,那一刻我们惊呆了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气势磅礴的石头古城,我不敢把他叫做陵墓因为这里太神奇了太雄伟了简直就是一座雄伟的宫殿。

  笔记之后对陵墓的记载和我们见到基本一样,只不过他们过护城河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大鲶鱼更没有和我们那样倒霉遇到骷髅尸,至于三人怎么如陵墓外城怎样被蝙蝠袭击,还有这教授的遭遇等等都没有记载,我想是因为时间不允许,记这本笔记的人还没有来的及记录就已经被蝙蝠袭击死掉了吧。

  合上笔记笼罩在我心中的疑云更多了,这座战国陵墓太神奇了。他不但处在奇穴之上,更离奇的是竟然牵动了元明两朝政府,明朝人到这里是为了建造血墓偷风水,那么元朝人呢他们有为什么而来?如果真如笔记上记载的是为了财富那么陵墓里的那个铜制宝塔为什么会安然无恙,难道他们另有目的?还有那些死去的守墓人他们真的是看守战国墓葬的守墓人后裔吗?笔记上描述的那些尾随杨教授到河边的盗墓贼现在又在那里他们难道也在窥探着这座陵墓吗?

  我想的头都大了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们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地方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现在忽然特别希望这里能够重见天日,那样这里就会成为旅游景点一定会吸引很多游客到时候我们这里一定会富起来的。

  正胡思乱想呢我感觉有人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是霍小天,见我回头他笑了一下轻声说道:“怎么没叫醒刘刚。快去睡吧好好休息明天一定会有很多事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