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族无名 第395节(2 / 7)
“这……”刘能有些无助的看向满朝老臣,希望有人出来为自己辩驳一番,然而……二十年前或许会有很多人为他据理力争,十年前也许会有很多人誓死保他,保大汉皇室基业,但到了今天,满朝文武,却无一人吱声,仿佛没听到一般,刘能能看到的只是一双双回避的目光。
不止是因为如今人心已经不在汉室这边,更重要的是司马懿一番话,句句直刺人心,是啊,或许陈默有篡汉之心,但陈默这些年所作所为,绝对称得上一代明君,但刘能呢?只因为你姓刘所以不管怎么昏庸,都能当这天子吗?
这些年不是没人想要帮助刘能夺权,但刘能的所作所为,却在一次次让人失望,老一辈的臣子已经死的差不多了,稍微年轻些的,是看着陈默一步步将这分崩离析的天下重新糅合,当然大势所趋之下,如今陈默要称帝已经是定局了,愿意坚守汉室正统的人,已经基本被肃清,剩下的人,多少也要考虑自己家族的未来,这些人当初愿意跟着刘能来长安朝廷,自然是怀着光复汉室的理想,但现在……一次次的失望之后,面对司马懿咄咄逼人的言语,他们选择了沉默,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陛下,大势所趋,若陛下愿意禅让,明王可保善待陛下,但若陛下执意不肯……”
“如何?他来杀我不成!?”刘能冷哼道。
“自然不会,但如今朝中府库紧缺,恐怕无力再养陛下了……”司马懿微笑道。
现在,就算放开了对长安朝廷的管制,但刘能又能做什么?所有的权利早已转到明王府,朝廷任何诏令,没有明王府的印章是无法生效的,就算放开了长安皇宫,刘能依旧什么事都做不了,政令甚至连皇宫都出不了,如何跟陈默斗?
刘能想明白了这一点,有些无力的坐倒在地,长长的沉默之后,刘能有些沙哑道:“朕若答应,不知明王要如何安置朕?”
第四百九十章 父子闲话
刘能最终选择了妥协,若说当年陈默刚刚拥立他为帝时,他还有些隐形资本跟陈默对抗的话,那如今的他,早已失去了继续与陈默斗的资格,天下是陈默打下来的,天下百姓也是陈默治理的,百官是陈默封的,俸禄是陈默发的,军队是陈默管的,军中将领也都是陈默的铁杆拥护者。
如今的刘能,除了一帮已经心不在自己这里的皓首老臣,还有什么?什么都没了,如何跟陈默斗?
别说斗,如今的刘能连与陈默同归于尽的资格都没有,从陈默建立明王府开始,陈默花了近十五年的时间,将朝廷的权利彻底转到明王府下,就如司马懿所说,现在的陈默才是这天下实际的主人,天下军民,又有几人还记得汉室?或者说,汉室还有什么值得四年的吗?
对于天下人来说,大汉的治世他们是没有体会过的,如今很多人,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战乱之中,大汉留给他们的只有饥饿、战乱等痛苦的回忆,而终结这乱世的人,叫陈默,让他们过上温饱日子的人叫陈默,至于汉室……谁还会记得?除了汉室后裔之外,又有几人在意?
刘能最终答应了,不过这禅让之事可没这般简单,刘能需要三请,而陈默要拒绝两次,第三次才会正式接受禅让,以体现陈默对大汉的尊敬,也表达大汉对自己失德,向天下赎罪的诚意。
而陈默定的称帝的日子,是在汉授三十年初一,三禅皇位就需要在这半年不到的时间里进行,最后一次,为表诚意,刘能得亲自手持传国玉玺抵达洛阳进行禅让。
↑返回顶部↑
不止是因为如今人心已经不在汉室这边,更重要的是司马懿一番话,句句直刺人心,是啊,或许陈默有篡汉之心,但陈默这些年所作所为,绝对称得上一代明君,但刘能呢?只因为你姓刘所以不管怎么昏庸,都能当这天子吗?
这些年不是没人想要帮助刘能夺权,但刘能的所作所为,却在一次次让人失望,老一辈的臣子已经死的差不多了,稍微年轻些的,是看着陈默一步步将这分崩离析的天下重新糅合,当然大势所趋之下,如今陈默要称帝已经是定局了,愿意坚守汉室正统的人,已经基本被肃清,剩下的人,多少也要考虑自己家族的未来,这些人当初愿意跟着刘能来长安朝廷,自然是怀着光复汉室的理想,但现在……一次次的失望之后,面对司马懿咄咄逼人的言语,他们选择了沉默,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陛下,大势所趋,若陛下愿意禅让,明王可保善待陛下,但若陛下执意不肯……”
“如何?他来杀我不成!?”刘能冷哼道。
“自然不会,但如今朝中府库紧缺,恐怕无力再养陛下了……”司马懿微笑道。
现在,就算放开了对长安朝廷的管制,但刘能又能做什么?所有的权利早已转到明王府,朝廷任何诏令,没有明王府的印章是无法生效的,就算放开了长安皇宫,刘能依旧什么事都做不了,政令甚至连皇宫都出不了,如何跟陈默斗?
刘能想明白了这一点,有些无力的坐倒在地,长长的沉默之后,刘能有些沙哑道:“朕若答应,不知明王要如何安置朕?”
第四百九十章 父子闲话
刘能最终选择了妥协,若说当年陈默刚刚拥立他为帝时,他还有些隐形资本跟陈默对抗的话,那如今的他,早已失去了继续与陈默斗的资格,天下是陈默打下来的,天下百姓也是陈默治理的,百官是陈默封的,俸禄是陈默发的,军队是陈默管的,军中将领也都是陈默的铁杆拥护者。
如今的刘能,除了一帮已经心不在自己这里的皓首老臣,还有什么?什么都没了,如何跟陈默斗?
别说斗,如今的刘能连与陈默同归于尽的资格都没有,从陈默建立明王府开始,陈默花了近十五年的时间,将朝廷的权利彻底转到明王府下,就如司马懿所说,现在的陈默才是这天下实际的主人,天下军民,又有几人还记得汉室?或者说,汉室还有什么值得四年的吗?
对于天下人来说,大汉的治世他们是没有体会过的,如今很多人,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战乱之中,大汉留给他们的只有饥饿、战乱等痛苦的回忆,而终结这乱世的人,叫陈默,让他们过上温饱日子的人叫陈默,至于汉室……谁还会记得?除了汉室后裔之外,又有几人在意?
刘能最终答应了,不过这禅让之事可没这般简单,刘能需要三请,而陈默要拒绝两次,第三次才会正式接受禅让,以体现陈默对大汉的尊敬,也表达大汉对自己失德,向天下赎罪的诚意。
而陈默定的称帝的日子,是在汉授三十年初一,三禅皇位就需要在这半年不到的时间里进行,最后一次,为表诚意,刘能得亲自手持传国玉玺抵达洛阳进行禅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