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808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泰勒先生,我之前了解过,在米国收藏界这边,对华夏古书画进行修复时,一般都是只做到全色这一步,对残缺的画面不做接笔处理的。”

  向南转过头来看了看布罗迪·泰勒,接着问道,“您这边是什么打算?如果只需要做到全色部分,那这幅古画到这一步就算是修复完毕了。”

  布罗迪·泰勒凝眉想了想,问道:“向先生有把握对残损画面进行接笔吗?”

  “八成的把握吧。”

  向南又多看了他一眼,有些好奇地问道,“泰勒先生还是打算要接笔处理?”

  “是的。”

  布罗迪·泰勒点了点头,笑着解释道,

  “对华夏古书画只全色不接笔,一般都是博物馆的处理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收藏家而言,能接笔自然最好,因为这些古书画,我们并不打算一直收藏,在合适的时候还有可能转手出去或者再送到拍卖会上拍卖,如果连画面都是残缺的,恐怕对这幅画感兴趣的人会少很多。没人愿意掏一大笔钱,买一幅连画面都不完整的古画的。”

  “你说得也有道理。”

  向南笑了笑,说道,“那好吧,我就继续为这幅古画接笔好了。”

  布罗迪·泰勒没说什么,朝向南点点头,又退出了文物修复室。

  接笔是古书画修复当中难度最高的一步,他可不想留在这里影响向南的发挥。

  等布罗迪·泰勒离开之后,向南这才转过身来,一边研着墨,一边仔细揣摩这幅《文潞公耆英会图》的画风、技法。

  这一幅北宋的《文潞公耆英会图》的作者佚名,一个是因为这幅古画上没有留下款识,二也是因为它的绘画风格很难将其归属于哪家哪派。

  如果这幅画的作者很有名气,那么从这幅画的技法特点、画风等方面,后世的鉴定家总能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出这幅画是出自谁的手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