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682节(6 / 7)
向南摆了摆手,打断了他们两个人无聊的争论,说道,“我只能尽力试一试,能不能修复我可不敢保证啊,这一点必须得跟你说明白了。”
“我知道,我知道。”
雷一笑连连点头,说道,“你能帮忙看看,就已经帮很大忙了,这个人情我得兜着。”
向南没在意他说的话,人情不人情的,他可不在意,倒是“石绿走油”现象,他的确很感兴趣。
说实话,在这之前,他几乎就没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设色古画,都会出现“石绿走油”的,否则的话,他要么实在没能力解决,要么早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雷一笑的这幅古画,尽管因为“石绿走油”的问题,画面泛绿,画芯层层开裂,但整幅画作还是能够大致看清楚的。
这幅画远山巍峨,怪石嶙峋,山脚下流水潺潺,树木掩映,林中草堂几间,一人窗前望远,一副秋高气爽的场景。
画作的作者是清朝书画家允禧,他实际上不仅仅是书画家、诗人,还是清朝康熙皇帝第二十一子,是大清郡王。
康熙皇帝去世时,允禧才12岁,他没有资格也不可能去跟年长的哥哥们争夺皇位,因此他自幼便淡泊名利,无心政治,而是专心于笔墨丹青的文人雅事。
他善于书画,擅长山水、花卉,“笔致超逸,画风清淡”,山水画得力于倪瓒,被时人评为“本朝宗藩第一”。
只可惜,这一幅画经过岁月的摧残,已经变得残破不堪,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种瑰丽、壮美。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开始思考这幅画究竟该怎么处理。
“石绿走油”最大的难题,是油污遍布画芯,用传统的清洗方法去除油污时,会将颜料也一同洗去。所以,如何在去除画芯油污的同时,又保护好颜料不被洗掉,是解决“石绿走油”的关键。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向南眉头微皱,死死地盯着允禧的这一幅《绣谷高秋》上,斑驳的画芯。
↑返回顶部↑
“我知道,我知道。”
雷一笑连连点头,说道,“你能帮忙看看,就已经帮很大忙了,这个人情我得兜着。”
向南没在意他说的话,人情不人情的,他可不在意,倒是“石绿走油”现象,他的确很感兴趣。
说实话,在这之前,他几乎就没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设色古画,都会出现“石绿走油”的,否则的话,他要么实在没能力解决,要么早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雷一笑的这幅古画,尽管因为“石绿走油”的问题,画面泛绿,画芯层层开裂,但整幅画作还是能够大致看清楚的。
这幅画远山巍峨,怪石嶙峋,山脚下流水潺潺,树木掩映,林中草堂几间,一人窗前望远,一副秋高气爽的场景。
画作的作者是清朝书画家允禧,他实际上不仅仅是书画家、诗人,还是清朝康熙皇帝第二十一子,是大清郡王。
康熙皇帝去世时,允禧才12岁,他没有资格也不可能去跟年长的哥哥们争夺皇位,因此他自幼便淡泊名利,无心政治,而是专心于笔墨丹青的文人雅事。
他善于书画,擅长山水、花卉,“笔致超逸,画风清淡”,山水画得力于倪瓒,被时人评为“本朝宗藩第一”。
只可惜,这一幅画经过岁月的摧残,已经变得残破不堪,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种瑰丽、壮美。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开始思考这幅画究竟该怎么处理。
“石绿走油”最大的难题,是油污遍布画芯,用传统的清洗方法去除油污时,会将颜料也一同洗去。所以,如何在去除画芯油污的同时,又保护好颜料不被洗掉,是解决“石绿走油”的关键。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向南眉头微皱,死死地盯着允禧的这一幅《绣谷高秋》上,斑驳的画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