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555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让跟着他一起下船的几个半大小子,也都悄悄地松了一口气,老爹这一路来郁郁寡欢,沉默不语,着实让人心惊胆战,生怕一个不慎,自己就成了老爹的出气筒,要真是那样,自己可就惨了。

  所幸的是,他们几兄弟终究没有让老爹有发飙的理由,现在见到了老爹口中常说的文徵明文世叔,这一关应该算是安然度过了。

  这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最近刚刚罢官还乡的王献臣。

  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吴县人氏。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就有“神通”之名。

  明弘治六年(1493年),王献臣入京应试,进士及第后,被点为礼部行人司行人,掌管捧节奉使之事,操办颁诏、册封、抚谕、征聘等工作。

  由于他精明能干,很得皇帝的赏识,很快就被擢升为巡察御史,可谓是官运亨通、春风得意。

  殊不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巡察御史之职,虽然让王献臣一时间有些春风得意,但谁也没有想到,很快,它就给王献臣带来了不小的祸端。

  这一年,王献臣奉命巡察京都东安门北东厂,由于他执法无私,狠狠地得罪了东厂的太监。

  东厂的太监都是一群什么货色?那可都是仗着皇帝的宠信,无法无天之辈。

  很快,王献臣就被“报复”了。

  他不仅被人诬陷了,而且连遭廷杖、狱刑之苦,最后还被谪贬到岭南当驿丞,掌管驿站中的仪杖、车马、迎送之事。

  明正德元年(1506年),朝廷对旧臣获罪之事予以重新核实,王献臣得以平反昭雪,重新起用为永嘉知县。

  然而,王献臣在官场上的起起落落,也让他体会到了为官之不易,也终于是心灰意冷,于是,他借着给父亲办丧事的机会,彻底告别了官场。

  在京城度过了最后一个冬天之后,待到第二年春江水暖,王献臣便迫不及待地带着家人,直接从京城租了一条小船,一路南下返回了老家苏州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