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534节(3 / 7)
自从向南和熊嘉正沟通过后,让人将孔子衣镜漆器残片上的人物画像和文字传记拍成照片,制作成高清的图片,然后再放置在参观室里以后,青铜器修复室这些天果然安静了不少。
大部分考古专家和学者们都能理解博物馆的立场,而且这些受损的出土文物,也的确需要好好修复与保养,这样才能让文物保存得更久一些,也方便以后更深入的研究。
不过,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自以为是的人。
还有些顽固的老学者有些不爽,不过一听到熊嘉正转述的向南的话后,也都一个个偃旗息鼓了,只是嘴上免不了叨咕两句:“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孩子,说话那么冲,早晚有他吃亏的时候!”
向南听到这样的话,也只是笑了笑,没去管这些人,继续埋头躲在青铜器修复室里修复那件外形类似火锅的三足青铜器,在间歇的时间里,他还要同时修复孔子衣镜的青铜镜。
可以说,这几天是他最忙,也最充实的一段日子,连晚上睡觉都感觉比以前睡得更踏实了。
时间如白马过隙,转眼间,就到了星期一。
这一天,向南刚来到博物馆办公楼,熊嘉正就急匆匆地找了过来,问道:
“向南,今天上午九点半的新闻发布会,你打算让哪几位修复师来参加?”
实际上,在向南到来之前,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组每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都没有让文物修复师来参与过。
一个是因为以前没有这样的惯例;二一个,发布会一般都是发布考古发现的,而文物修复是后面的事。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些东西没必要拿到新闻发布会上来说,所以不仅没人提文物修复的事,就连文物修复师自己也觉得这事是理所当然。
不过,向南来了以后,跟熊嘉正商量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后的新闻发布会,要增加文物修复这一块,而且还要有文物修复师参加。
文物修复行业本来就没多少人关注,如果再不利用各种机会露脸,只怕真要消失在滚滚的岁月车轮里了。
对于向南的要求,熊嘉正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返回顶部↑
大部分考古专家和学者们都能理解博物馆的立场,而且这些受损的出土文物,也的确需要好好修复与保养,这样才能让文物保存得更久一些,也方便以后更深入的研究。
不过,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自以为是的人。
还有些顽固的老学者有些不爽,不过一听到熊嘉正转述的向南的话后,也都一个个偃旗息鼓了,只是嘴上免不了叨咕两句:“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孩子,说话那么冲,早晚有他吃亏的时候!”
向南听到这样的话,也只是笑了笑,没去管这些人,继续埋头躲在青铜器修复室里修复那件外形类似火锅的三足青铜器,在间歇的时间里,他还要同时修复孔子衣镜的青铜镜。
可以说,这几天是他最忙,也最充实的一段日子,连晚上睡觉都感觉比以前睡得更踏实了。
时间如白马过隙,转眼间,就到了星期一。
这一天,向南刚来到博物馆办公楼,熊嘉正就急匆匆地找了过来,问道:
“向南,今天上午九点半的新闻发布会,你打算让哪几位修复师来参加?”
实际上,在向南到来之前,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组每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都没有让文物修复师来参与过。
一个是因为以前没有这样的惯例;二一个,发布会一般都是发布考古发现的,而文物修复是后面的事。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些东西没必要拿到新闻发布会上来说,所以不仅没人提文物修复的事,就连文物修复师自己也觉得这事是理所当然。
不过,向南来了以后,跟熊嘉正商量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后的新闻发布会,要增加文物修复这一块,而且还要有文物修复师参加。
文物修复行业本来就没多少人关注,如果再不利用各种机会露脸,只怕真要消失在滚滚的岁月车轮里了。
对于向南的要求,熊嘉正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