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463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难的大概要属镂空龙纹的残缺处补配,要将它完美修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事实上,夔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

  如《说文解字》中就记载:“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而在《六帖》中则说:“夔,一足,踔而行。”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出现为一爪的纹饰,就被称为“夔纹”或“夔龙纹”。

  然而,即便都是夔龙纹,事实上,在每个不同的时期里,夔龙纹形象实际上都是不一样的。

  第694章 招揽

  龙纹的雏形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中。红山文化遗物中发现了类似龙形的玉器饰物。马家窑文化遗物中则发现了绘有类似龙形的彩陶壶,体态似鱼,生有两爪,披鳞。

  龙纹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改变,到了战国时期,龙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龙眼是杏仁形的,龙头似马头,额头凸出一尖角,脑后有云形耳和飘带形长角;龙口大张,上唇上卷,下唇下卷,似斧形或鱼尾形,有的口露利牙,个别的还吐舌。

  在这一时期,龙纹多以透雕结合细阴线刻的技法来表现。

  当然,这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向南也只能略作参考,并不能依靠这些来补全这件青铜镂空龙纹戈上残缺的镂空龙纹。

  纸面上的文字,再如何详尽也不如实物来得清晰、直观。

  因此,向南还是要参考同时代的镂空龙纹文物,比如说战国镂空龙纹镜、春秋晚期青铜镂空夔龙纹带座圆筒形器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