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416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嗯,与其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还不如将一门技术练到极致,能做到这一点,未来文博界里必定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向南赞许地看了康正勇一眼,他的这个学生,心态很好,不贪多求全。

  只要能沉下心来集中精力只做一件事,哪怕天赋差一点,未来的成就也不会低。

  向南的年纪比康正勇还要小,对康正勇说这番话,在旁人看来是有点可笑的,可听在康正勇的耳朵里,却是再正常不过了,他抿着嘴使劲点了点头,应道:

  “嗯,我知道了,老师。”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而是在工作台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先将桌面上已经除过锈的仿青铜器小杯的那些碎片一点一点地拼对成型。

  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采用锡焊或者粘接法,此刻拼对成型,只是为了分辨清楚哪些碎片是变了形的。

  将这些变了形的仿青铜器小杯碎片挑拣出来,接下来才是除锈之后的第二步,整形。

  出土的青铜器,由于长时间遭受泥土挤压或其它伤害,其形状往往会出现变形,因此,在修复的过程中,这些变形的部位往往就需要整形。

  青铜器整形的方法有锤打法、模压法、锯解法、加热整形及其物理整形等。

  选择方法的依据,要看器物的类型、变形程度、变形部位以及铜器的质地,并没有固定的套路可以遵循。

  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整形方法,有一点都是必须要注意的,那就是器物整形到什么样程度,必须严格尊重史实、掌握标准,决不能自我臆造。

  就比如之前说过的华夏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那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剑,其剑身弯曲近似九十度,这很可能涉及到当时的一种葬俗“毁器葬”,修复师要是将剑身掰直了,那这个信息点也就丢掉了。

  向南将这些变形的仿青铜器小杯碎片挑拣出来后,拿起来仔细看了看,脑海里顿时就浮现出了青铜器修复老专家丁春城老爷子在修复类似器物时所采取的手法。

  此刻,他手上的这件仿青铜器小杯是明代的,距今也才六百多年的历史,和春秋、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相比较而言,这件仿青铜器小杯无论是延展性还是韧性,都要好得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