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81节(7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七年之后,1932年,“浑源彝器处置董事会”决定再次拍卖这批器物,最终以29万元的高价被著名古董商何柏伟所得,并暂时存放于京城的一家大钱庄之中。

  何柏伟,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将许多华夏国宝级的文物贩卖至国外,包括华夏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guā】)”。

  由于抗战的形势日益紧迫,加以诸多爱国人士闻讯后的奔走呼吁,何柏伟的这批古董未能及时出手,大部分于烽火硝烟之中,静静地等到了抗战的胜利。

  而这一批“浑源彝器”,也在此期间,被何氏辗转从京城运到了魔都。

  1948年,何氏在魔都的代理人将这一批“浑源彝器”伪装成“仿古品”,趁着夜色悄悄地运到了海关码头准备出境,却由于被媒体发现并大肆宣扬。

  “国之重宝,岂可落于西夷之手?”

  魔都新闻界和文化界的名人们,纷纷发声谴责,一时间魔都上下群情激愤,令何氏在魔都的代理人焦头烂额,而这批“浑源彝器”的出境也顿时受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