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143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原因就在于,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腾飞,老百姓的口袋里也越来越有钱了,近些年来,有不少人都将目光投入到了收藏艺术品行列中来,海外拍卖会上,常常一掷千金的,大部分都是我们华夏人。

  就比如2010年,在不列颠伦敦郊外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上,一个估价并不高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意外创下华夏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而买家则是一位神秘的华夏人。

  而之前提到过的故宫“瓷母”,它的另一个“孪生姐妹”,清乾隆御窑多色釉大瓶,也是以1.5亿元的天价成功拍卖。

  据称,该拍品为电话委托竞得,买家来自华夏国内。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收藏大军,这也就意味着国内的古董文玩的收藏量,会不断上涨。

  显而易见的,需要修复保养的古董文玩,也会急剧增加。

  然而,文物修复师队伍的扩大速度,却是无法跟上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反而越显颓势——

  在这种背景下,华夏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应运而生。

  之所以选择古陶瓷修复大比,而不是其他,也是因为古陶瓷修复在文物修复中相对更复杂,难度更高,要求也更精细。

  而且,随着中国古代艺术品在市场上的逐渐升温,古陶瓷艺术品的价值,已经隐隐赶上了古书画,颇有压其一头的态势。

  而举办这次大赛的目的,一是为了宣扬文物修复这个行业。

  让这群默默躲在幕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工作的“文物医生”们,能够走到前台来,让更多人知道,也可以吸引更多对文物感兴趣的人加入这一行,壮大文物修复师的队伍。

  第二个目的,则是希望通过这次比赛,挖掘一些技艺相对精湛的年轻修复师,可以着力培养,让他们早日挑起大梁。

  ……

  这次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的比赛地点,设在了长安博物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