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138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甚至,他们所掌握的顶尖瓷器烧造工艺,远远不止这十七种。

  在唐英所著的《陶成纪事碑记》中记载了,在其督陶期间,一共仿古、创新了五十七种瓷器烧造工艺。

  然而,熟练掌握各种烧造工艺,不代表就一定能够轻易将这些工艺集中在一个瓷瓶身上。

  唐英等人在商讨之时,说得简单,实际上实际操作以后,才发现难度大得超乎想象。

  陶瓷器物身上的十几种釉彩,有的是高温釉彩,有的是低温釉彩,而且它们的烧成温度各不相同。

  在窑温的观察与控制上,就已经是难度极大了。

  就比如釉里红,如果窑口温度过低,颜色会发黑;如果温度过高,颜色就烧飞了。

  而温度高低之间允许的差额大概在1~2c。

  这除了需要靠把头李三看窑的丰富经验,运气也是不可缺少的。

  除此之外,“各种釉彩大瓶”的制瓷工序,也是繁琐得惊人,粗略计算之下,居然需要整整七十二道制瓷官窑工序。

  在入窑之前,就需要8道加工工序、8道拉坯工序、9道印坯工序、3道造型工序等二十八道工序。

  更别提入窑烧造之后,各种釉彩还有多道各自的工序需要完成!

  但开弓哪有回头箭?

  更何况,乾隆皇帝要“炫技”,他唐英也没有回头的余地,只能迎难而上。

  他又将除了把头之外的工头们召集了起来,除了让他们负责各自领域的制瓷工艺之外,唐英本人也亲自出马,负责各项工艺之间的衔接和整体把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