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138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六十三以为自己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谁知道一下子就被唐英否定了,顿时感到一阵沮丧。

  唐英笑了笑,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老格。

  老格这时候也考虑得差不多了,缓缓开口说道:“一十七种高温、低温釉彩集于一身,只有先烧哥釉、窑变釉等高温釉彩,之后再出窑口,重新上彩之后,再入低温窑口烧制松石绿釉、粉彩、金彩等低温釉彩。”

  “多种釉彩集于一身,本就难度倍增,如今还需要二次入窑,成功几率几近于无。”

  “为今之计,只有多备瓷胚,反复烧制,总结经验,哪怕是万万分之一的可能,也总会成功一次。”

  唐英点了点头,老格考虑的办法,和他所想的不谋而合。

  高温釉彩和低温釉彩要同时出现在一个瓷瓶身上,必须分两次烧造。

  而且还必须先烧制高温釉彩。

  当高温釉彩烧制完成后,再出窑,在低温釉上进行彩绘,然后再次入窑烧制。

  否则的话,如果先烧制低温釉彩,等到二次入窑时,窑口的温度达到高温后,那些事先烧制好的低温釉彩,大多都会因为承受不了高温,而发生异变。

  如此一来,这一批瓷器就全都毁掉了。

  这些虽然说是老窑工们的常识,但也不是凭空拍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无数次开窑失败后的经验教训。

  就比如说斗彩,又称之为逗彩,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它的烧造工艺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斗彩实际上也是高温、低温釉彩集于一身,只是品种较为单一罢了,其烧制难度虽然也有,但较之“各种釉彩大瓶”,简单了不知道多少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