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102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初在金陵时,他就曾经半夜三更跟着老师孙福民去逛过当地的古玩鬼市,别提多刺激了。

  关于“鬼市”有很多种说法。

  最盛行的一种说法,说这是晚清民国时期,出现的一种古玩买卖交易场所。

  京城原先在“东晓集市”,那时许多破落的王爷、贝勒,太监宫女,为了生计,更为了一层薄面,不好意思在大白天,光明正大地去卖家里的宝贝,只得夜里裹件棉袄,蹲在东晓集市,摆开摊点。

  淘宝的买家们,打着灯笼,一个摊点一个摊点地照过去,规矩是“只看东西,不许看卖主的相貌”。

  在夜晚,只见一个个灯笼,感觉到鬼影晃动,于是就形成了“鬼市”一说。

  “鬼市”的另一说法就是,一是市有鬼,假东西、来路不明的东西、非法的东西多。

  二是“鬼市”凌晨天明前就开市,天刚刚一擦亮就像晨风吹雾一样自然就散了,来无踪去无影。

  “鬼市”,不能说去,亦不能说上,更不能说逛,得说“趟鬼市”。

  这“趟”字就很有学问了,水深水浅,水急水缓自己趟着试,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

  老京城的“鬼市”四城有八个,据说西城老皇城根下的那个最大。

  而金陵“鬼市”,就在天宫西街和莫愁路交界的丁字路口。

  这还只是向南去过的其中一个。

  实际上,在堂子街附近的罗廊巷和朝天宫古玩市场,每到周末凌晨之时,也都有“鬼市”出现。

  到了魔都之后,向南原以为这座生活节奏快速的现代化大都市,应该不存在这种玩意儿,谁知这次出来,竟意外地让他打听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