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64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良久,吕顾问道:“此画何名?”

  侧立一旁得崔白思忖片刻,这才说道:“《双喜图》。”

  “《双喜图》?”吕顾愣了一下,随即摇头笑道,“秋风肃杀,何来之喜?”

  吕顾所料不错,《双喜图》一经传出,立刻在汴京画坛引发了一场小地震。

  原来,花鸟画还可以这么画!

  原来,花鸟画可以不用浓墨重彩,彰显大富大贵,设色淡雅,也能表现处花鸟的生机与活力来!

  原来,花鸟画可以不用遵循“黄家体制”,依然能够画出如此震撼人心的画作来!

  崔白的名声愈发响亮了。

  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相国寺因为遭雨被部分破坏,已经广为人知的崔白参加了这次的壁画重绘。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相国寺壁画重绘工作结束后,崔白因深受赏识,被召入了宫廷画院。

  崔白进入画院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他很受宋神宗赏识。

  因为他是个性格疏阔的人,宋神宗特批,若无御旨,任何人都不能安排崔白作画。

  崔白进入了翰林图画院之后,他的花鸟画震动了当时的画坛,从画院中人到院外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从者甚多。

  而北宋早期宫廷画院花鸟画“黄家富贵”风格一统天下的格局也终于走到了尽头,开始崇尚新意,深入写生、写实。

  这种趋势,到了后来的宋徽宗赵佶那里,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