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220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到底是女儿的室友,又是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人家也没谈服装的事。胡处长干脆装傻,接过笑道:“谢谢,有空来家里玩。”

  “一定,谢谢胡处长。对了,胡处长,下个月有空吗?省里目前组织考察小组去参观我们的猪饲料厂,胡处长有兴趣一块儿去,以后要是省里大规模推广猪饲料,咱们的猪饲料也可以生产一些小包装的,专供你们供销社嘛!”余思雅笑呵呵地说道。

  胡处长真是哭笑不得,就没见过这么会钻空子的:“余总,你真是……什么都能被你想到。好,我考虑,考虑,有空一定去。”

  第138章

  余思雅本来只是灵机一动,顺便跟胡处长提了提,但回去后,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因为国内目前农业人口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工业不发达,短期内,农村人口是没法随意进城的,这么多人留在乡下,人多地少,解决了温饱,农民想要赚钱多点收入就只能搞副业,这会儿也没多少零工可打,最主要的就是养殖了。

  但由于广大农民缺乏技术资金和魄力,不敢大规模地搞养殖业,基本上都是以个体户的形式饲养家禽家畜以作家里的经济补充。规模都很小,几头猪,十几头鸡鸭就差不多到头了。鸡蛋、鸭蛋卖的钱就是一家人平时的柴米油盐等开支,大肥猪这种一次能卖个几十上百块钱则是一家人存钱的主要来源,也很可能是一年到头最大的一笔进账。

  虽然养猪是很多农村家庭主要的现金收入,但农民手里紧,又节俭,哪怕知道饲料喂养对家禽家畜有利,很多人也舍不得用饲料大量喂养。

  而且现在厂子里生产的饲料就一个规格,八十斤一袋。一次买这么大袋饲料,对农民来说太贵了,很多人舍不得一下子掏这么多钱出来。

  但如果出了小包装,十斤一袋的呢?这样算下来,价格能够一下子便宜八分之七,很多农民也能接受了,哪怕单价是一样的。这就跟你去买个西瓜,说要三四十块,你肯定嫌贵,还会考虑吃不吃得完的问题,可分成一片一片的卖,哪怕三四块钱一片,实际上比整个卖还贵,但能接受的人就多了。

  说干就干,余思雅拿起电话打给施立平,说了自己的想法:“施厂长,这个方案你觉得可行吗?”

  施立平踌躇了片刻,说道:“余总,这样包装成本会上升,小包装不划算。”

  接下来他跟余思雅讲了一下饲料厂包装的窍门。

  饲料厂之所以将包装做得这么大,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饲料厂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各养殖场,规模大,集中饲养,有的喂一顿就得开好几袋,甚至更多的饲料。大包装方便养殖场使用,要十斤一袋,那每天都得开个几十袋或者几百袋了,饲养员肯定嫌烦。

  第二是基于成本考量。饲料是由粮食和各种添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遇水会散,要防水防潮,以避免饲料发霉变质。所以装饲料的袋子都是两层,外面一层是蛇皮编织袋,这样结实耐磨,在装货卸货以及运输过程中不宜磨损。但因为蛇皮袋并不防水,所以里面还有一层白色的塑料袋,以保证饲料不会发潮发霉变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