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206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余思雅含笑点头表示理解。

  丁舜扫了一眼本子上的数据,说道:“余总,目前咱们服装厂总计有543名职工,其中管理人员8人,设计师7人,老师傅……每天产能在1200-1400套服装之间,库存目前有各种款式的衣服、裤子加起来约两万多件。”

  余思雅在脑子里计算了一下这笔数字,不禁皱起了眉头:“五百多名员工,就算扣除掉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和设计师,也有五百人出头,产能不到一千五百件,也就是说一天人均生产衣服不到三件。这个效率太低了。”

  又不是羽绒服那么麻烦,而且一件几十块,利润比较高。夏天到了,很多是短袖短裤、衬衣、裙子,相对来说做工要简单得多,价格也便宜,就几块钱一件,这个量也就勉勉强强能维持服装厂的经营。

  丁舜苦笑了一下说:“余总,我们还安排了一百多名职工去处理鸭绒。余下的才是生产衣服,主要是……现在两个门市部的销量只有这么多,我们也不敢生产太多的衣服,怕卖不完。”

  原来症结出现在这里。余思雅点头,又问:“上个月,两个门市部总共拿了多少货?”

  丁舜翻了翻本子:“一共拿了一万四千套服装,其中有五千套是春装,九千套是夏装。”

  听起来不少,对两个门市部来说,这个销售业绩也不错了。但两个门市部远远没法消化这么大服装厂的产量。而且这还是最近他们清河鸭名气很响,上了几次省报和电视台,带来了不小的带动效果,不然估计销量还要低一些。

  果然,只靠自己开直营门店来消化产量是远远不行的。两个店根本没法消化一个五百多人服装厂的产量,更何况余思雅的目标还远不止于此。

  至于不断地开门市部,余思雅想了一下就拒绝了。开这么多门市部需要人管理,现在人才千金难求,要找到合适的管理人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太费神了。而且现在交通、通讯极其不发达,将门市部开到其他省市隐患很多,最麻烦的是监管问题,因为距离原因总公司没法随时了解到外地门市部的经营状况,要是遇到动了歪心思的,做假账甚至是携款逃跑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八、九十年代,某些厂子或单位会计、管理人员携款逃跑可不是什么新鲜事。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容易出问题。

  这招行不通,那得走另一条路,暂时跟百货公司和各供销社合作。等以后民营经济进一步开放,这个问题就不愁了。

  余思雅心里已经有了些想法。

  她对丁舜说:“销售的事你不用操心,你就管一件事,将产能提上来,同时质量一定不能出问题。咱们这生产效率太低了,你回去就重新部署,产量至少得翻倍,甚至更多,不要怕卖不出去,有我兜着,大家敞开了生产,越多越好。”

  丁舜眼睛一亮,有些不确定地说:“余总,那咱们放开手干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