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2)
冯祺忽略心里的不适,勉强笑答:“可能是神经太紧张了。我还从来没有在野外露宿过。”
章栎桦呵呵一笑:“在城市钢筋水泥里睡才容易做噩梦吧!还有什么地方比森林更让人感到安心的吗?”
“如果没有什么奇怪的预知梦的话,自然界确实空气比城市好。”
章栎桦笑容一凝:“预知梦?”
冯祺却没有说下去,他没有错过章栎桦脸上的变化,继续试探道:“老章,不如说说你那个宝藏吧!你是怎么知道那里有个墓的?”
“我是从一本老书里发现线索的。最近不是盗墓小说很盛行么,我对书中的冒险经历很向往。可惜国家禁止盗墓,就我包里那些工具还是东拼西凑的呢。”说话间,章栎桦走到了冯祺身边坐下:“因为看了这些书,我就爱倒腾祖辈传下来的书本笔记。看看能不能从中看出点端倪,摸索出一条寻宝之路来着。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从我奶奶的床垫缝里翻出本手抄本。你不晓得我当时那个兴奋劲哦!我外婆年轻时是大家族的儿媳,后来家道中落,丈夫又年纪轻轻地过了世,于是不到20岁又改嫁给一个船夫。但是她酷爱读书,嫁妆便是好几箱书籍。那些书在后来的日子里,抄的抄,焚烧的焚烧,剩的不多了。小时候不觉得多珍贵,常常从外婆的床底拖出箱子来在书上乱画,长大了,再想找到那样的古籍却很难了。所以,那一次我看到一本普通的枳城地方志便兴奋得几天合不上眼。”
“枳城?”冯祺微感差异。
“是呀,我外婆是枳城人,只是后来随外公迁居省城。”章栎桦躺下,长长地舒了口气:“枳城那地方我去过,两江交汇,城市依山而建,不大,有点气势。不过,那里湿气太重,我不太喜欢。”说完,似突然想起什么,略带歉意地说,“冯祺你是枳城人吧?我可不是说枳城不好,只是不习惯那里的天气。”
冯祺微微一笑,表示不在意。
……
于是章栎桦又开始说起来:“那本枳城地方志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内容,就是当地风俗和清朝以来的名人大事。当时我一门心思想寻宝,注意力全放在传说之类。后来居然真被我发现枳城的好些古怪传说。”
“古怪传说?”冯祺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郁叶那张苍白却总是挂着笑的脸,若说古怪,怕是没有人比那个自称水系巫女的女人更怪了吧。
“别看枳城小,这类传说多着呢!你是枳城人,看过枳城中学那棵双生的黄桷树吗?”
“我晓得,那棵所谓的双生树,其实是一棵树,不过是树干部分被水泥浇灌。”
“确实,不过真正奇怪的可不是这个。我在地方志中看到,清末时,枳城中学还没有这棵树。这棵树是一位道士种下,为的是镇压一对冤死的情侣。那对情侣是谁,怎么个冤情,我一概不知。只知道,那几年,倒是经常发洪水,随之而来的便是传染病,县令没有法子,只好请了个道士来做法,镇镇邪。不过做做样子,安抚一下民心。那道士种了一棵树,命县令待到树木长成便修建学校,居然真的管用,此后一直没有发过洪水。”
↑返回顶部↑
章栎桦呵呵一笑:“在城市钢筋水泥里睡才容易做噩梦吧!还有什么地方比森林更让人感到安心的吗?”
“如果没有什么奇怪的预知梦的话,自然界确实空气比城市好。”
章栎桦笑容一凝:“预知梦?”
冯祺却没有说下去,他没有错过章栎桦脸上的变化,继续试探道:“老章,不如说说你那个宝藏吧!你是怎么知道那里有个墓的?”
“我是从一本老书里发现线索的。最近不是盗墓小说很盛行么,我对书中的冒险经历很向往。可惜国家禁止盗墓,就我包里那些工具还是东拼西凑的呢。”说话间,章栎桦走到了冯祺身边坐下:“因为看了这些书,我就爱倒腾祖辈传下来的书本笔记。看看能不能从中看出点端倪,摸索出一条寻宝之路来着。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从我奶奶的床垫缝里翻出本手抄本。你不晓得我当时那个兴奋劲哦!我外婆年轻时是大家族的儿媳,后来家道中落,丈夫又年纪轻轻地过了世,于是不到20岁又改嫁给一个船夫。但是她酷爱读书,嫁妆便是好几箱书籍。那些书在后来的日子里,抄的抄,焚烧的焚烧,剩的不多了。小时候不觉得多珍贵,常常从外婆的床底拖出箱子来在书上乱画,长大了,再想找到那样的古籍却很难了。所以,那一次我看到一本普通的枳城地方志便兴奋得几天合不上眼。”
“枳城?”冯祺微感差异。
“是呀,我外婆是枳城人,只是后来随外公迁居省城。”章栎桦躺下,长长地舒了口气:“枳城那地方我去过,两江交汇,城市依山而建,不大,有点气势。不过,那里湿气太重,我不太喜欢。”说完,似突然想起什么,略带歉意地说,“冯祺你是枳城人吧?我可不是说枳城不好,只是不习惯那里的天气。”
冯祺微微一笑,表示不在意。
……
于是章栎桦又开始说起来:“那本枳城地方志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内容,就是当地风俗和清朝以来的名人大事。当时我一门心思想寻宝,注意力全放在传说之类。后来居然真被我发现枳城的好些古怪传说。”
“古怪传说?”冯祺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郁叶那张苍白却总是挂着笑的脸,若说古怪,怕是没有人比那个自称水系巫女的女人更怪了吧。
“别看枳城小,这类传说多着呢!你是枳城人,看过枳城中学那棵双生的黄桷树吗?”
“我晓得,那棵所谓的双生树,其实是一棵树,不过是树干部分被水泥浇灌。”
“确实,不过真正奇怪的可不是这个。我在地方志中看到,清末时,枳城中学还没有这棵树。这棵树是一位道士种下,为的是镇压一对冤死的情侣。那对情侣是谁,怎么个冤情,我一概不知。只知道,那几年,倒是经常发洪水,随之而来的便是传染病,县令没有法子,只好请了个道士来做法,镇镇邪。不过做做样子,安抚一下民心。那道士种了一棵树,命县令待到树木长成便修建学校,居然真的管用,此后一直没有发过洪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