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1 / 3)
张启东听了老赵这话,反而更加疑惑了。在他的记忆里,老赵不是那种会认死理的人,更不是那种爱钻牛角尖的人。
从前读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故意“坑”大家,说某一个知识点是怎样怎样的。老师的话和大家长久以来的认知其实是不一样的,好多人都提出了反驳,就老赵没有。
张启东后来问老赵,难道他没有听出来老师教授的内容和自己长久以来的认知相违背了吗。
老赵老神在在地看了张启东一眼说:“我当然听出来了。这么明显,我怎么会听不出来呢。”
张启东更奇怪了,问老赵说:“那既然你都已经像大家一样听出来了,那你怎么不反驳呢?”
老赵又看了张启东一眼,眼神里似乎带了点儿小小的骄傲,仿佛是在对着张启东说“你懂什么”。
老赵说,管他老师说的和自己的认知有多不同呢,心里相信什么,那就认定了是什么呗。
至于老师那儿,他又不会拿出来考试,就不拆穿他了,多麻烦啊。就算他拿出来考试了,那就填个老师觉得正确的答案上去,犯不着反驳啊什么的,没那个必要。
然后老师真的就拿了那个知识点,作为了考试题。全班就老赵一个人是顺着老师的思路答题的。
后来讲解试卷的时候,老师特意把老赵那张试卷单独拎了出来,说老赵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也没有敢于执意的精神balabala,总之中心思想一句话,那就是同学们千万不要向老赵学习。
所以别人不知道,但是张启东却是知道的。老赵是很怕麻烦的人,也不是那种遇到问题爱多琢磨,爱各种角度全方位去分析的人。
也因此,这一次,老赵却觉得这个案子不对劲儿,并且是特特意意上门找上了张启东,让张启东觉得颇有点儿意外。
张启东和老赵之间的相处模式就是,两个人在一块儿的时候,绝对不讨论工作。因为前面也说了,张启东和老赵难得见一面,聚一聚。
要是都把时间用来说各自的工作上了,那还有什么意思。而且两个人的工作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得要八竿子才能勉强打的到一块儿去。
张启东说抓贼,说埋伏,说推理,老赵都是云里雾里,没有办法完全听明白的。毕竟他不是这个行业里头的人。而张启东也是一样。
↑返回顶部↑
从前读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故意“坑”大家,说某一个知识点是怎样怎样的。老师的话和大家长久以来的认知其实是不一样的,好多人都提出了反驳,就老赵没有。
张启东后来问老赵,难道他没有听出来老师教授的内容和自己长久以来的认知相违背了吗。
老赵老神在在地看了张启东一眼说:“我当然听出来了。这么明显,我怎么会听不出来呢。”
张启东更奇怪了,问老赵说:“那既然你都已经像大家一样听出来了,那你怎么不反驳呢?”
老赵又看了张启东一眼,眼神里似乎带了点儿小小的骄傲,仿佛是在对着张启东说“你懂什么”。
老赵说,管他老师说的和自己的认知有多不同呢,心里相信什么,那就认定了是什么呗。
至于老师那儿,他又不会拿出来考试,就不拆穿他了,多麻烦啊。就算他拿出来考试了,那就填个老师觉得正确的答案上去,犯不着反驳啊什么的,没那个必要。
然后老师真的就拿了那个知识点,作为了考试题。全班就老赵一个人是顺着老师的思路答题的。
后来讲解试卷的时候,老师特意把老赵那张试卷单独拎了出来,说老赵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也没有敢于执意的精神balabala,总之中心思想一句话,那就是同学们千万不要向老赵学习。
所以别人不知道,但是张启东却是知道的。老赵是很怕麻烦的人,也不是那种遇到问题爱多琢磨,爱各种角度全方位去分析的人。
也因此,这一次,老赵却觉得这个案子不对劲儿,并且是特特意意上门找上了张启东,让张启东觉得颇有点儿意外。
张启东和老赵之间的相处模式就是,两个人在一块儿的时候,绝对不讨论工作。因为前面也说了,张启东和老赵难得见一面,聚一聚。
要是都把时间用来说各自的工作上了,那还有什么意思。而且两个人的工作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得要八竿子才能勉强打的到一块儿去。
张启东说抓贼,说埋伏,说推理,老赵都是云里雾里,没有办法完全听明白的。毕竟他不是这个行业里头的人。而张启东也是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