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 / 3)
* * *
[1] 法国野兽派画家。画风狂野、描绘笔触有力,色调对比强烈,画面线条有激奋不安之感。
[2] 摩洛哥西南部古都,马拉喀什省首府。此地虽处撒哈拉沙漠边缘,却是一座气质温和,林木葱郁的绿洲。
[3] 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讲求高大和宽敞的空间,以及开放性和透明性。
[4] 原文为英文。
[5] 原文为英文。
[6]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脱口秀演员。
第12章 发色火红的少女们
她发色红棕,身穿一条无袖连衣裙。……格雷诺耶凑到她身旁,深嗅着她纯净的香气,嗅向她的脖颈、她的头发,还有她裙裾的凹陷处……他从未感觉如此舒服。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德国作家
面对摊在桌上的《南方信使》,我赶紧找出一九九三年的一月刊,搜寻有关年末舞会的报道。我本来期望找到大量照片,但不幸的是,上面只有几张再现晚会氛围的官方图片,而且没有一张能帮我查出那个男人的身份。
虽然有些失望,但我仍继续翻阅着一期又一期的报纸,让自己重回当年。想要大致了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圣埃克苏佩里的校园生活,这张校报堪称宝藏。它报道并详细描述了学校所有的活动。我随手翻着报纸,浏览着当年发生在校园里的大事小情:校园冠军赛的比赛成绩、高一各班在旧金山的游学、电影俱乐部的排片表(希区柯克、卡索维茨和西德尼·波拉克)、校广播台的幕后故事、写作工作坊成员创作的优秀诗歌和文章等等。一九九二年春天,让-克里斯托夫·格拉夫曾让校报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同年九月,戏剧俱乐部公布了接下来一年的场次安排。在一部部经典剧作里,我看到了一部自由度很强的改编作品——可能是我母亲写的,当年她是戏剧俱乐部的负责人——改编自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雯卡在里面扮演“玛莱区的姑娘”,范妮则扮演萝拉·里奇丝这个角色。两个女生都是红棕色头发,目光清亮,美得纯粹又摄人心魂;如果我没记错小说情节,她们都被让-巴普蒂斯特·格雷诺耶杀害了。关于这部剧的上演,以及它引起的反响,我没有任何印象。于是我翻开皮亚内利的书,想看看他是不是写到了这些。
书里完全没提及这部剧,可在浏览过程中,我突然翻到了相册集,看到了亚历克西斯·克雷芒写给雯卡的几封信的影印照。第一百次重读这些信,我仍全身战栗,在达拉纳格拉家感受到的失落再次袭来。那是一种贴近真相,又马上与它失之交臂的失落感。其实,我应该把信的内容和克雷芒本人联系起来,可内心深处却抗拒这样做。那是一种心理障碍,仿佛害怕“被压抑的记忆”重返我的意识中似的。问题来自我的负罪感,我确信悲剧是我造成的,如果我始终是那个与众不同的男生,就可以避免它的发生。然而,由于被痛苦和过激的爱蒙蔽了双眼,当年的我没能及时觉察到雯卡的反常。
出于一种本能,我拿起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爸爸,你能帮我个忙吗?”
↑返回顶部↑
[1] 法国野兽派画家。画风狂野、描绘笔触有力,色调对比强烈,画面线条有激奋不安之感。
[2] 摩洛哥西南部古都,马拉喀什省首府。此地虽处撒哈拉沙漠边缘,却是一座气质温和,林木葱郁的绿洲。
[3] 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讲求高大和宽敞的空间,以及开放性和透明性。
[4] 原文为英文。
[5] 原文为英文。
[6]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脱口秀演员。
第12章 发色火红的少女们
她发色红棕,身穿一条无袖连衣裙。……格雷诺耶凑到她身旁,深嗅着她纯净的香气,嗅向她的脖颈、她的头发,还有她裙裾的凹陷处……他从未感觉如此舒服。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德国作家
面对摊在桌上的《南方信使》,我赶紧找出一九九三年的一月刊,搜寻有关年末舞会的报道。我本来期望找到大量照片,但不幸的是,上面只有几张再现晚会氛围的官方图片,而且没有一张能帮我查出那个男人的身份。
虽然有些失望,但我仍继续翻阅着一期又一期的报纸,让自己重回当年。想要大致了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圣埃克苏佩里的校园生活,这张校报堪称宝藏。它报道并详细描述了学校所有的活动。我随手翻着报纸,浏览着当年发生在校园里的大事小情:校园冠军赛的比赛成绩、高一各班在旧金山的游学、电影俱乐部的排片表(希区柯克、卡索维茨和西德尼·波拉克)、校广播台的幕后故事、写作工作坊成员创作的优秀诗歌和文章等等。一九九二年春天,让-克里斯托夫·格拉夫曾让校报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同年九月,戏剧俱乐部公布了接下来一年的场次安排。在一部部经典剧作里,我看到了一部自由度很强的改编作品——可能是我母亲写的,当年她是戏剧俱乐部的负责人——改编自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雯卡在里面扮演“玛莱区的姑娘”,范妮则扮演萝拉·里奇丝这个角色。两个女生都是红棕色头发,目光清亮,美得纯粹又摄人心魂;如果我没记错小说情节,她们都被让-巴普蒂斯特·格雷诺耶杀害了。关于这部剧的上演,以及它引起的反响,我没有任何印象。于是我翻开皮亚内利的书,想看看他是不是写到了这些。
书里完全没提及这部剧,可在浏览过程中,我突然翻到了相册集,看到了亚历克西斯·克雷芒写给雯卡的几封信的影印照。第一百次重读这些信,我仍全身战栗,在达拉纳格拉家感受到的失落再次袭来。那是一种贴近真相,又马上与它失之交臂的失落感。其实,我应该把信的内容和克雷芒本人联系起来,可内心深处却抗拒这样做。那是一种心理障碍,仿佛害怕“被压抑的记忆”重返我的意识中似的。问题来自我的负罪感,我确信悲剧是我造成的,如果我始终是那个与众不同的男生,就可以避免它的发生。然而,由于被痛苦和过激的爱蒙蔽了双眼,当年的我没能及时觉察到雯卡的反常。
出于一种本能,我拿起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爸爸,你能帮我个忙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