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1 / 3)
周发土是周老头的大名,只不过在队里,大家习惯了叫他周老爹。
十一月,地里活不多,队员们下工早,是以周老头正靠在墙根悠闲自在地卷烟叶。听见外面喊来信了,顾不得卷了一半的烟袋,风风火火往外冲,腿脚利索的不像个老人。
周老头六十有二,生平第一次收到贴邮票的信,心中那个激荡呀!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信封,仿佛那是什么易碎的宝贝。
等二丫把周老太、周大根、向红梅、大柱、大柱媳妇一个个的全部叫齐,他才郑重其事地从最边上裁开。
对了,拆信封前,他还专门洗了手。
等掏出信纸和钱,周老头先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虽然一个字也看不懂),然后才依依不舍地交给大柱(划重点:洗过手的,周老头勒令要求的)。
大柱被他爷的态度所感染,双手捧着信纸,逐字逐句地念。虽然有个别字不认识,但并不影响大家对信的内容的理解。
一封信读完,几人欢喜几人愁。
周老头和周老太高兴啊,二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老两口,最后还说了,寄回来的钱要给他们买吃的。让他们养好身体哩!
看看!都看看!他和老太婆都是有福之人,到老还得了孙子的济,比儿子还孝顺。至于约定,说的是随军吧?毕竟大队会计已经是老黄历了。(方立安:为什么始终对大队会计念念不忘……)
周大根和向红梅:???
作为亲爹亲娘,为什么通篇只有四个字——“爹娘可好”,二丫却有那么长一段?
大柱心里略微平衡,他们俩口子可是超过十个字了,虽然内容非常羞耻。
二丫在一旁激动地脸都红了,二哥提到她了,让她好好吃饭哩。悄悄看了眼爹娘的脸色,低头垂眸,唔,偷着乐。
三人分享一句的三丫、四柱懵懵懂懂,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三柱上学去了,不在家。
↑返回顶部↑
十一月,地里活不多,队员们下工早,是以周老头正靠在墙根悠闲自在地卷烟叶。听见外面喊来信了,顾不得卷了一半的烟袋,风风火火往外冲,腿脚利索的不像个老人。
周老头六十有二,生平第一次收到贴邮票的信,心中那个激荡呀!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信封,仿佛那是什么易碎的宝贝。
等二丫把周老太、周大根、向红梅、大柱、大柱媳妇一个个的全部叫齐,他才郑重其事地从最边上裁开。
对了,拆信封前,他还专门洗了手。
等掏出信纸和钱,周老头先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虽然一个字也看不懂),然后才依依不舍地交给大柱(划重点:洗过手的,周老头勒令要求的)。
大柱被他爷的态度所感染,双手捧着信纸,逐字逐句地念。虽然有个别字不认识,但并不影响大家对信的内容的理解。
一封信读完,几人欢喜几人愁。
周老头和周老太高兴啊,二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老两口,最后还说了,寄回来的钱要给他们买吃的。让他们养好身体哩!
看看!都看看!他和老太婆都是有福之人,到老还得了孙子的济,比儿子还孝顺。至于约定,说的是随军吧?毕竟大队会计已经是老黄历了。(方立安:为什么始终对大队会计念念不忘……)
周大根和向红梅:???
作为亲爹亲娘,为什么通篇只有四个字——“爹娘可好”,二丫却有那么长一段?
大柱心里略微平衡,他们俩口子可是超过十个字了,虽然内容非常羞耻。
二丫在一旁激动地脸都红了,二哥提到她了,让她好好吃饭哩。悄悄看了眼爹娘的脸色,低头垂眸,唔,偷着乐。
三人分享一句的三丫、四柱懵懵懂懂,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三柱上学去了,不在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