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末双休,方正渠给方立安和方立承请了家庭教师,两个孩子分开上课,一对一教学。

  不用说,方立安的学习进度绝壁快到让人怀疑人生,当然,怀疑人生就对了。

  所以,等方立启也上学后,和苦命的大哥一起一边暗骂“我姐是魔鬼”,一边背负着沉重的课业匍匐前行。在方立安的全方位鞭策和碾压下,这两人的学业在同龄人中也成了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港城目前采用英式学制,包括两到三年的幼儿教育、六年小学教育、三年初中教育、两年的高中教育、两年的大学预科(称为中六、中七)和三年大专教育(大学个别系为四到五年)。其中初中高中五年为连贯制。

  方立安小学毕业后,跟方立承同时升至圣玛利中学读初一,接着直接越过初二初三高一,跳级至高二。高中毕业后,继续读中六、中七。

  2004年开始,首都大学和水木大学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每年来港城免试招收在中五会考中取得4A或以上的应届中六、中七学生。

  2005年中七下学期,二月底三月初,方立安终于等到了首都大学和水木大学的招生团,在一大家子的反对声中报了内地的首都大学,并通过了面试。

  为着这事,家里一度吵得不可开交。港城的名门世家,哪家孩子上大学不是一心争取美国的藤校?内地的大学还不如港城大学的世界排名靠前,你去干什么?图什么?就算家里有钱,不在乎成绩,不在乎学业,但是人脉也能不在乎吗?去内地读大学,跟去藤校结识到的人脉能比吗?

  但方立安就是不听,梗着脖子固执道:“我就是想去内地,不去美国。”

  心里话是:藤校多了不起?本爸爸又不是没去过,藤校再厉害,爸爸也不稀罕!爸爸就想去内地,吃涮羊肉,吃煎饼卷大葱,喝玉米稀饭……爸爸想北京了……

  穿越三世,两世定居首都,那里已经成了她灵魂的故乡。天知道她跟首都大学招生团的老师搭上话的时候,方立安差点激动哭了,京味儿十足的口音太催泪了……嘤嘤嘤……我要回北京……

  因着这事,徐文雅和方立安之间首次爆发“世纪之战”,当然是徐文雅单方面宣战,她是真的不明白,好好的哈佛、耶鲁不去,去内地的学校究竟是个什么奇葩思路?

  连一向不理家中事务的钱美思也一反常态地强烈反对,方立安猜想,可能是碍着她跟那些个牌友吹牛皮了……

  方元泽不用说,反对。

  方正渠作为一家之主,对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拥有一票决定权,即便没有强烈地反对,大体上也是持反对态度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