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绑定贤臣系统后 第95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内侍捧着信笺,眉头紧锁,垂首立在清思殿外,圣人已经继位,但仍属孝期,又是个恪纯至孝的性子,万分忧思不忍踏入太真殿,如今仍住在储宫。他躬身迈入殿内,恭敬道:“圣人金安,这是今朝的御林卫历常呈报。”他担忧的看一眼端坐案前的紫袍天子,低声说:“县主娘娘寅时三刻驱马过潼关,据报其方向隐隐朝着西南而去。”

  第122章 大结局(上)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新帝继位, 天子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一整月的政事已经累积许多。

  待圣人开始理政,左右春坊亦是如此。这小半月东宫詹事府众詹事没日没夜饱受案牍之苦, 已经数十日留在禁内了。听闻刘内侍来意,宋秀文心中称奇,怎么忽然问起倭寇侵扰之事。上月除了照旧问安的折子外,似乎并未见过相关呈报,他脑中一点印象也无, 宋秀文虽不如应居一那般过目不忘, 他也是正经科举出身, 记忆不似寻常人,但凡见过一言半角, 定有印象。

  沉吟片刻,自大昭十九道呈递的奏章中迅速挑拣出来几份,轻声问:“浙江呈递的折子并非上报倭寇匪患的事宜, 只是这些, ”他拱手向上微微一举, 说:“劳请公公指点一二, 圣意是何意?”

  这事他还云里雾里呢, 刘内侍打迷糊眼,“圣意难测。”一炷香的功夫,刘内侍回到太真殿前, 正好见到掌管锦衣卫的贺大人退出殿外,刘内侍唤道:“贺大人。”贺从拱手, 余光瞥见刘内侍怀中那一捧折子,最顶上那一封上书“浙江道”几个大字,心中微沉, 也是浙江的事,方才圣人召他问的便是浙江的事,他连忙拦下刘内侍。

  一来一往,不过是三两句话的功夫,就见松风自二门外疾步快跑前来,他气喘吁吁,连头上的幞头歪了都顾不得扶,他见到刘内侍,倒了几口气:“建宁侯求见!”说着便要行礼。

  刘内侍一把扶起他,急促道:“还不赶紧上御前禀告!”

  刘内侍守在门外依稀听到天子声音低沉,说了句不是战事。刘内侍心中称奇,只守在殿前,模模糊糊的听见建宁侯说了许多话,最末的几个字,听的分外清楚说:“......万望圣人以国事为重,臣告退。”

  既不是战事,又说什么国事为重?

  海宁道,高越州。

  三月十七,庆春节才过去几日,城中不似往日,并无任何节日气息,栈桥上不见百花彩绸,反而每逢一道转折廊头便悬着数串白兰花,这种花通体洁白,质地如玉如石,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淡雅清香。

  寿春县主接到范姝传信,信上说了两件事,其一是报平安,花卿已经抵达高越州,如今正住在海宁王府;其二便是报病,催她速速回海宁,还能见花卿最后一面。花卿的病,其实她早就知晓轻重。三年前那一桩事,宗人府里她忍耐着不见花卿的面,便是怕她见面不肯走,非要留在万佛寺修行。后来听闻花卿远走,她心中也是万分安慰,只是不成想年前花卿竟又自海宁回来了,还是因为她的“病”。

  圣人怎么知道花卿还活着,她已无力追究,心中更是恨燕恪恨海宁王,无端将她牵入便罢。非要将她的花卿也拖入这场是非,尚在她腹中之时便因阴谋落下胎里有损,勉强长大方过了及笄,又牵连上了燕家人。

  此后便不必说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惊天风波,她才知道,花卿正是她亲生骨血,卓泉才是燕恪之子,念及此事,寿春县主情不自禁攥紧船木,面色难堪至极,养育他一场,落得这般下场不说,卓泉甚至还嫌利用不够,恨不能将花卿敲骨吸髓......只恨她糊涂连自己的女儿也认不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