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不需要考虑渗水的问题,也就不用保证竹子里面完全密不透风。所以,就可以用大量的竹板定在上头做固定。

  来这边以后,钉子是不缺了,所以用起来也不心疼,因为要考虑结实的问题,差不多大的、耐用的钉子都用上了,一些地方还用铁丝缠绕,甚至要用了一点铁皮在下面包裹,来降低跟雪地的摩擦。

  一直到下午,一个雪橇的雏形就出来了,其实还是一个改良版的竹筏。黎韩非叫来了越城,再来看上面的架子要怎么做。

  越城简单看了一下,窦林伟也跟他商量怎么来,两个人讨论一番后,先在雪橇的两边打上拦截的架子,人坐上去不容易掉出来,绑货物也可以用。然后前后都留了空间,给发动机来用,然后最中间竖起了一道桅杆,为了支撑这个桅杆,用竹子四边加固,整体空间看上去就更小了。

  等到了这一步,黎韩非才知道窦林伟将雪橇做的比要求长的原因了。

  等整体做完了以后,窦林伟叫黎韩非烧炭过来。黎韩非直接从集装箱里弄炭装进小炉子里。看见窦叔将竹子两边,大概半米的位置,锯掉了大半的竹子,只留下会接触雪地的一面,六个只够每个竹片相互严丝合缝碰到一起的程度后,直接捡烧红的竹炭放上去。

  竹炭在竹子上拨动,黎韩非就想到了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典故来。

  直到被烧热的竹子,被窦叔一点点的掰起来。弯曲的竹片严重变形,却没有断裂,知道两边都达到了比小船两边的坡度要好再高一点的时候,这样,前面的雪能造成的阻力已经相当少了。

  两边都是同理,完成以后,人活动的空间大小正好两米乘两米,四平方左右的空间。

  而越城那边发动机还需要一点时间,不过已经画好了图纸,让黎韩非这边再做船帆。

  船帆的原理很简单,做起来的难度也不大。官方那边已经生产了编制塑料布,这种布料相对而言更加耐用,反复折叠后,也没有塑料布那样容易则损,主要是便宜皮实。

  将简单的船帆做出来了以后,天色已经不早了。

  黎韩非算了一下时间,其实还早。主要是距离那个地方是三十公里,就算是车子过去也需要几个小时,这在雪上用雪橇,时间只怕要更长。

  剩下的时间,就免不了越城熬夜来做了。

  黎韩非让其他人恢复正常。去忙自己的,黎韩非就作为助手帮越城打打下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