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我成了亲姐姐的对照组 第71章(2 / 7)
  没成想,于书楷的家书恰恰在这个时候送回了上米村。随后,于家所有人都知道了,于书楷已经在五水县安置新的府宅,特意传信接他们所有人去五水县团聚,顺便一起过中秋佳节。
于大娘是有些迟疑的。既然买了新府宅,于书楷肯定花了不少银子。那么想当然的,他们家去五水县的人越少越好,一路来回肯定能为于书楷省下不少银钱。
于大娘这人向来有什么说什么,根本不会避讳自家人。故而她当时就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了,于大嫂和于三嫂想要反驳却理不直气不壮,只得老老实实认命。
还是于老汉忽然开了口,拍板定下此事,一家老小才能全都赶来五水县的。
也是因此,于二嫂着实气的不行。
明明第一次,于大嫂和于三嫂已经来过五水县。这次本就应该轮到她,于大嫂和于三嫂应该留在上米村看家才对。
可结果呢?她来了五水县,于大嫂和于三嫂也跟着来了。如此一算,她还是比于大嫂和于三嫂少出门一趟,村里人背后嘲笑的还是她。
而且当时她独自被留在家里,不单单要忙里忙外,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伙食,多辛苦?可最终她一句夸赞的话也没换来,还被于二哥训斥了好几回,直说她不好好给家里人做饭……
于二嫂当时多委屈?是她不想给家里人做好吃的吗?是她自己非要吃的那么差,苛刻自己的肚子吗?
明明是于大娘她们三人离开家的时候,一股脑将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带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这也能怪到她的头上?
说句心里话,在那之前,不管于二嫂如何讨厌于家人,她对于二哥最起码是没有怨言,也很愿意听于二哥的话。
但是现如今的于二嫂,根本不再指望于二哥,就一门心思向着如何为于小四谋将来。按着她自己的想法就是,于二哥靠不住,唯有她自己的亲生儿子才跟她这个亲娘是一条心。
于二嫂的这些想法和念头,于二哥并不知情。如果他知道,肯定又会跟于二嫂生出不愉快。
什么叫于大娘她们离开家的时候,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带走了?就那点酸萝卜和酸菜,农户人家谁不是早就吃腻了,只恨不得不要再碰?也就是家里情况确实不够好,需得省吃俭用的养活一家老小,才必须得每年都为家里多备一些腌菜,农忙时分好歹是个菜……
再者说了,当时他们没少去河里抓回新鲜的鱼,于老汉去镇上接几个小的上下学的时候也时常会买回新鲜的猪肉,怎么就故意苛刻家里人了?
↑返回顶部↑
			
			
			
		于大娘是有些迟疑的。既然买了新府宅,于书楷肯定花了不少银子。那么想当然的,他们家去五水县的人越少越好,一路来回肯定能为于书楷省下不少银钱。
于大娘这人向来有什么说什么,根本不会避讳自家人。故而她当时就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了,于大嫂和于三嫂想要反驳却理不直气不壮,只得老老实实认命。
还是于老汉忽然开了口,拍板定下此事,一家老小才能全都赶来五水县的。
也是因此,于二嫂着实气的不行。
明明第一次,于大嫂和于三嫂已经来过五水县。这次本就应该轮到她,于大嫂和于三嫂应该留在上米村看家才对。
可结果呢?她来了五水县,于大嫂和于三嫂也跟着来了。如此一算,她还是比于大嫂和于三嫂少出门一趟,村里人背后嘲笑的还是她。
而且当时她独自被留在家里,不单单要忙里忙外,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伙食,多辛苦?可最终她一句夸赞的话也没换来,还被于二哥训斥了好几回,直说她不好好给家里人做饭……
于二嫂当时多委屈?是她不想给家里人做好吃的吗?是她自己非要吃的那么差,苛刻自己的肚子吗?
明明是于大娘她们三人离开家的时候,一股脑将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带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这也能怪到她的头上?
说句心里话,在那之前,不管于二嫂如何讨厌于家人,她对于二哥最起码是没有怨言,也很愿意听于二哥的话。
但是现如今的于二嫂,根本不再指望于二哥,就一门心思向着如何为于小四谋将来。按着她自己的想法就是,于二哥靠不住,唯有她自己的亲生儿子才跟她这个亲娘是一条心。
于二嫂的这些想法和念头,于二哥并不知情。如果他知道,肯定又会跟于二嫂生出不愉快。
什么叫于大娘她们离开家的时候,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带走了?就那点酸萝卜和酸菜,农户人家谁不是早就吃腻了,只恨不得不要再碰?也就是家里情况确实不够好,需得省吃俭用的养活一家老小,才必须得每年都为家里多备一些腌菜,农忙时分好歹是个菜……
再者说了,当时他们没少去河里抓回新鲜的鱼,于老汉去镇上接几个小的上下学的时候也时常会买回新鲜的猪肉,怎么就故意苛刻家里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