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这么折腾到中秋,好又多正式转型。后面的回廊加了栏杆和门,避免孩子乱窜出去。又在外层添了个挡雨门1,冬天拉上,点上炭火十分暖和,孩子们不会着凉。餐饮区的地板连同回廊一齐垫高,擦的蹭亮,孩子可以自由穿梭于游戏区和餐饮区。跪坐不舒服,垫高的地台中间挖了洞,彻底学了日本人。但也做了可以移动的无腿可收纳的靠椅,尽可能的让顾客更舒适。墙角四处散落着抱枕以及布制的小动物,用来吸引孩子。当然免不了一些益智玩具。周幸还识字,可以兼职代写代收家书——很有一部分人为了生活,夫妻是分居的,商人重利轻别离,更多时候是无奈。

  中秋重新开业的效果着实不错,现在可以理直气壮的讲——你们山寨能抢走的东西,我们也不要了。我们现在做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你想山寨就可以山寨的。竞争对手上哪找全国顶级的演艺工作者做参谋去?就是周幸,那也是在教坊打滚多年,教坊是这个时代花样最多最时尚的地方,没有之一。她随便拿点什么出来,略差一点的人家都没听过。那是一般人去的起的地方么?就算咬牙去见识,也不过是冰山一角。国家豢养用来圈钱的机构,得多少人想法子勾搭客户呀?周幸时常的灵光一闪,跟这脱不了关系。不然谁还记得那么多年前的课本?只是被触动了,然后想起来了。要是她在陈留乡下一直待到现在,怕也就认识几个简体字了。很多时候,人都是被环境拽着往前走的,周幸亦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