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帐 第66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拓跋泰抬手:“王子请起。”

  阿罗憾起身,摇头轻叹:“鄙人早已不是什么王子。”

  原来阿罗憾出生波斯国王族,其父伊嗣俟是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任君王,只是当年大食国攻打波斯, 伊嗣俟战败后率领王族和残军退至吐火罗,最后殉难于木鹿城。从此以后阿罗憾便由仆人照料抚育,一路向东逃亡至大魏。

  阿罗憾在颠沛流离中长大成人,十几岁的时候才在大魏京城定居下来, 虽然一直以卖酒商人的身份示众, 实则心中从未忘记复国之事。

  “朕年幼之时,曾在宫中见过贵国使臣。”拓跋泰回忆道, “使臣想借兵出征波斯,但当时并未得到答允, 最后使臣失望而去。朕记得他似乎名叫卑路斯?”1

  阿罗憾点头道:“卑路斯乃我波斯祆教主教,位同中原的丞相,我便是由他抚养成人, 我二人可谓情同父子, 只是他已在三年前仙逝了。”

  逃亡之后,卑路斯长居京城,四处奔走游说,就是盼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复萨珊王朝, 可惜彼时的魏帝不肯出兵帮忙,后来魏帝驾崩,继位的元启又昏聩不理朝政,卑路斯更觉复国无望,郁郁而终。

  “阿罗憾,你如今还有多少人马?”拓跋泰突然问他。

  阿罗憾答:“士兵不足三万,而且都在吐火罗。”

  当年伊嗣俟率余部退至吐火罗,联合吐火罗军队一起反击大食国,这才没有全军覆没,但是世代更迭,数年过去,萨珊王朝余留的人马越来越少。

  而大食国近些年来不断吞并蚕食相邻诸国,声势日益壮大,单凭阿罗憾手中的残兵根本无法抵挡。

  拓跋泰闻言,忽然道:“朕可以借兵给你。”

  阿罗憾又惊又喜。但拓跋泰随即讲出借兵的条件。

  “朕封你为大魏招慰使,兼任右将军。”他展开一卷舆图,指着出使西域的那条路说道,“沿路各国,你说服他们与大魏结盟,互通商贸往来友好,倘若事成,朕借你五万精兵。同时你也可以向诸国借兵,朕不阻拦,但结果如何全看你的本事。”

  阿罗憾不假思索,一口答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