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要离职的念头再一次占据了方晚晴的大脑,但时间已进入四月,距离上回投递简历过去了两周有余,她却没收到任何一份面试回音。

  这是什么情况?方晚晴疑惑道,照理来说每年的三、四月和九、十月都是企业招聘的黄金期,她也没有投递什么热门高薪岗位,怎么会毫无动静呢?

  *

  周末,方晚晴和几个关系不错的大学同学吃饭时也聊到了跳槽话题,其中一个刚去到新公司报道的同学正喜滋滋地发表着感言:“姐妹们,我总算可以按时回家吃妈妈烧的爱心饭了,新地方虽然钱少了点,但活也不多,关键是极少加班,不像我上家那个没人性的公司,平时就不说了,每到月底结账那几天最晚要加班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还得接着九点去上班,我都怕自己随时会猝死……”

  另一人道:“大公司就是业务忙,但我待的小公司神经病多,老板就是个大傻叉,根本没法沟通,整天都好心累……我也想跳槽了!”

  方晚晴问了句:“找到下家了吗?”

  对方回道:“是有两家联系我了,反正哪里都需要财务嘛,只要要求不高,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去哪里不是干呢!”她又发出了一声感叹,“哎,还是方方舒服啊,毕业就在政府机构上班,清闲又稳定,也没什么复杂的人际关系,真好!”

  方晚晴低声说了句:“我们现在也开始忙了,领导要求变高了许多。”

  对方笑道:“是吗?但再忙也忙不过企业吧,你们这种机构又没什么业绩压力,混混得了。”

  方晚晴暗叹一声,不再多说什么,毕竟她大学毕业后就没从事过财务工作了,基本放弃了所学专业,所以无法体会她们的工作环境,而反过来说她们几个也完全不懂社会工作,是没法感同身受的。

  不过这次闲聊却让她重新审视了自己,突然明白为什么会收不到面试回音了。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并没有增长她的专业技能,只白长了她的岁数,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一般的行政岗位本就没有什么入职门槛,那为何不招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或者已婚已育的女性呢?还免去了大龄未婚女性的生育成本……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她最开始选择了一条偷懒的道路,自然也失去了竞争能力。政府机构确实是个保稳的铁饭碗,但这碗饭的味道却是不受控制的,一旦变味了,她也只能强自咽下,并没有换碗饭吃的能力。

  第121章 申城大学(31)

  四月转眼过半,吕建安的母亲果然如电话里所预告的那般怒气冲冲地跑来“申大”讨要说法了,方晚晴不得不出面充当起了学校和案主家属间的调和剂,这正是体现第三方机构存在价值的重要时刻,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发挥作用帮助学校一起做好维/稳工作的话,那真是功劳一件了。

  然而调和剂不是那么好当的,十足考验了方晚晴的变通能力和非凡气度,好在几次沟通后,她还是顺利地将吕建安的母亲安抚了回去,这番表现立即获得了计算机系主任的高度肯定,为“上善”今后能继续与学校合作增加了优势筹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