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2 / 2)
“我儿无需多言,为娘早就受够了你父亲了,你若是休妻,便随他。”林夫人慈爱的看着小孙女:“祖母的妞妞终于不用受这个罪了。子城你且放心的去京城参加考试,家里有我坐镇,这次绝不让你父亲祸害妞妞。”
“嗯!”林子城坚定的点了点头。
因为康熙朝后期胤礽就大力整顿吏治,多次进行改革,如今朝堂之上再不是以满人为尊,大清提拔人才,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而八旗子弟这么多年下来被胤礽兄弟想办法的安顿下来,再不复当年走狗遛鸟,游手好闲之态。
胤礽手中能用的人才相当之多,当真不惧怕汉臣们辞官的要挟,有那极个别脑子有坑的大臣一封奏折上去竟再也不曾出现在朝堂之上,很快新元帝就提拔了新的官员替代那位大臣的职务,有这个念头的大臣们顿时不敢作妖了,再一想,女子缠不缠足的跟他们男子有什么关系。于是,大臣们私底下的反对声便渐渐的没了。
林子城到底是不放心父亲,干脆收拾了细软待着母亲、妻女一同上京。
妞妞看着京城内整洁的道路,惊呼道:“爹爹,好干净啊!”
林子城好笑的看着女儿,说道:“据闻此路为水泥路是皇后娘娘开设的皇家研究院里研究出来的。”
“皇后娘娘真厉害,妞妞长大了也要跟皇后娘娘一样厉害。”
林子城被女儿的豪言壮语逗笑了:“那日后你可要好好学习,听闻皇上明年将准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妞妞努力考个女状元回来。”他也不过是在随意的都弄女儿,没想到多年后妞妞还真成了大清第一位女状元。
路边的其他人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都露出微笑,自从皇上下令准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各家各户有女儿的人家只要条件允许都想送女儿去女子学院读书,儿子不是读书的料,万一女儿是呢,更何况现在立女户绝对是一种潮流,女儿若是出息了,直接招婿入赘便是,左右都留着他们的血脉。
很快就到了皇家研究学院考试的时间,为了表示重视最后一次考试,海兰珠甚至亲自前往现场观摩。
一连看了十多份答卷没有一份能让海兰珠觉得入眼的,心情着实有些差,漫不经心的抽出一份试卷原本以为也没什么惊喜,谁料到竟然让他发现了一个人才,再一看署名——汉族,林子城。
海兰珠有些迫不及待的召见了林子城,至于卷子交给琪琪各批阅了。一番详谈下来,海兰珠对古人的智慧表示叹服,西方国家有一个爱迪生,大清自然也有自己的发明家,而海兰珠觉得林子城就是这个人,只是不知正史上林子城为何没有留下什么记录。
其实按照历史此时林子城会在三年后去世,林子城与妻子恩爱异常,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可惜这个女儿还被自己的父亲给祸害死了,妻子郁郁而终,他也紧随其后而去。如今一人一道放脚令解救了他的女儿,间接救了他的性命。大清也因为胤礽的一条政令而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返回顶部↑
“嗯!”林子城坚定的点了点头。
因为康熙朝后期胤礽就大力整顿吏治,多次进行改革,如今朝堂之上再不是以满人为尊,大清提拔人才,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而八旗子弟这么多年下来被胤礽兄弟想办法的安顿下来,再不复当年走狗遛鸟,游手好闲之态。
胤礽手中能用的人才相当之多,当真不惧怕汉臣们辞官的要挟,有那极个别脑子有坑的大臣一封奏折上去竟再也不曾出现在朝堂之上,很快新元帝就提拔了新的官员替代那位大臣的职务,有这个念头的大臣们顿时不敢作妖了,再一想,女子缠不缠足的跟他们男子有什么关系。于是,大臣们私底下的反对声便渐渐的没了。
林子城到底是不放心父亲,干脆收拾了细软待着母亲、妻女一同上京。
妞妞看着京城内整洁的道路,惊呼道:“爹爹,好干净啊!”
林子城好笑的看着女儿,说道:“据闻此路为水泥路是皇后娘娘开设的皇家研究院里研究出来的。”
“皇后娘娘真厉害,妞妞长大了也要跟皇后娘娘一样厉害。”
林子城被女儿的豪言壮语逗笑了:“那日后你可要好好学习,听闻皇上明年将准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妞妞努力考个女状元回来。”他也不过是在随意的都弄女儿,没想到多年后妞妞还真成了大清第一位女状元。
路边的其他人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都露出微笑,自从皇上下令准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各家各户有女儿的人家只要条件允许都想送女儿去女子学院读书,儿子不是读书的料,万一女儿是呢,更何况现在立女户绝对是一种潮流,女儿若是出息了,直接招婿入赘便是,左右都留着他们的血脉。
很快就到了皇家研究学院考试的时间,为了表示重视最后一次考试,海兰珠甚至亲自前往现场观摩。
一连看了十多份答卷没有一份能让海兰珠觉得入眼的,心情着实有些差,漫不经心的抽出一份试卷原本以为也没什么惊喜,谁料到竟然让他发现了一个人才,再一看署名——汉族,林子城。
海兰珠有些迫不及待的召见了林子城,至于卷子交给琪琪各批阅了。一番详谈下来,海兰珠对古人的智慧表示叹服,西方国家有一个爱迪生,大清自然也有自己的发明家,而海兰珠觉得林子城就是这个人,只是不知正史上林子城为何没有留下什么记录。
其实按照历史此时林子城会在三年后去世,林子城与妻子恩爱异常,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可惜这个女儿还被自己的父亲给祸害死了,妻子郁郁而终,他也紧随其后而去。如今一人一道放脚令解救了他的女儿,间接救了他的性命。大清也因为胤礽的一条政令而走向了另一条道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