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出马先生 第427节(4 / 7)
她说,刘生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称呼。
读过“聊斋”的都知道,聊斋中,凡是称男子,一般都是某某姓氏+生,姓张就叫张生,姓李就叫李生,这种称呼用来称读书人比较多。
而这位刘生,也是个读书人,出生于几百年前。
那时候,读书人身份高,也都自命清高。
可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吃饱穿暖,不然的话,也不会有“穷秀才”这种说法。
刘生就是个“穷秀才”的典型,因为他自幼家境贫寒,吃饭都是问题。
可他读书用功,十分刻苦,到了加冠之年,就已经考取了秀才。
但是,功名不能当饭吃,再说了,全国各地的秀才多如牛毛,他这样的根本就不吃香。
之后的几年,他还想再考功名,可屡次名落孙山。
再之后,他父母双亡,家中吃饭都成了问题。
毕竟他是一介书生,根本就不会种地,也不会做生意,没有任何能够糊口的本领。
眼瞅着父母微薄的继续都快被他花光了,吃饭即将上顿不接下顿的时候,隔壁老大爷给他出了个主意。
那老大爷是个好人,跟他说了小村附近有个风华庄,庄子的老爷姓华,是一位大富商。
华老爷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
大女儿嫁出去了,女婿是个当官的,不知道是个郡丞还是长史,官职反正是不大不小,挺够瞧的。
↑返回顶部↑
读过“聊斋”的都知道,聊斋中,凡是称男子,一般都是某某姓氏+生,姓张就叫张生,姓李就叫李生,这种称呼用来称读书人比较多。
而这位刘生,也是个读书人,出生于几百年前。
那时候,读书人身份高,也都自命清高。
可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吃饱穿暖,不然的话,也不会有“穷秀才”这种说法。
刘生就是个“穷秀才”的典型,因为他自幼家境贫寒,吃饭都是问题。
可他读书用功,十分刻苦,到了加冠之年,就已经考取了秀才。
但是,功名不能当饭吃,再说了,全国各地的秀才多如牛毛,他这样的根本就不吃香。
之后的几年,他还想再考功名,可屡次名落孙山。
再之后,他父母双亡,家中吃饭都成了问题。
毕竟他是一介书生,根本就不会种地,也不会做生意,没有任何能够糊口的本领。
眼瞅着父母微薄的继续都快被他花光了,吃饭即将上顿不接下顿的时候,隔壁老大爷给他出了个主意。
那老大爷是个好人,跟他说了小村附近有个风华庄,庄子的老爷姓华,是一位大富商。
华老爷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
大女儿嫁出去了,女婿是个当官的,不知道是个郡丞还是长史,官职反正是不大不小,挺够瞧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