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弟魔家的女婿 第14节(4 / 7)
“勤快妈妈”这个词是庄玉林最先说出来的,穿着他勤快妈妈做的衣裳跟小朋友们炫耀呢,现在学校的小朋友们都喜欢用“勤快妈妈”来称呼家里的妈妈了。
邱老师还说他们家里的妈妈都是“好妈妈”。
红太阳大队只有这个前进村学校,下边有七八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好百来个人呢,孩子都有二三十个,但真正能送来读书的有几个?
庄玉林他们四生产队光明村就只有他一个。
最多的还是学校在的五生产队前进村,一生产队和七生产队,就是六生产队太明村都有好几个孩子来,路上到处都是上工的人,孩子们放学了成群结队就回去了,只有庄玉林,他们生产队就他一个来读书的,没有小朋友们一起回去,庄民国他们这才每天提早来接人。
大队的社员们大都是不开明的,不愿意把孩子送过来读书,能送孩子们来读书的,可不就是思想开明的“好妈妈”,“好爸爸”?
庄玉林跟着他的“勤快妈妈”和弟弟一起回家了,母子三个在路上又摘了不少野菜,到了家,庄玉林自觉带着弟弟坐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写作业,陈夏花关了门,又去收拾菜地。
菜地里的卷心菜能收了,里边的心裹得紧紧的,菜一旦能成了,几天就能收成了,陈夏花数了数能收的,心里有了数,把上回已经收过的一行土给翻了。
庄民国到家的时候,饭菜都烧好了,炖了蛋,贴了饼子,陈夏花跟庄民国说起了卷心菜:“有两行都能收了,一挑子肯定装不下。”
庄民国心头顿时有了主意:“一挑装不下就装两挑,卷心菜好换钱,公社收呢,明天一早我送玉林去读书,先送一担去,公社要再回来挑一担过去。”
像卷心菜这种,里边裹得紧就更重些,像村里送去公社的菜,都是让它多长长,长老些、重些才舍得送去,太青了怕分量不重,少钱。
这种思想到几十年后都有呢。
那时候大儿玉林给他在镇上买了房子,庄民国偶尔也去住住,在镇上没田地,吃喝都要靠买,庄民国有社保,每个月也关工资,日子宽裕,也学了几十年后的思想,觉得那些大棚菜没有人家村里私人种的质量好。
买了好几回,买回来的菜不是老了就是虫洞子多,丢丢洒洒的,最后一把菜炒一盘都不够,其实真说起来,把菜给种老了才卖,多不了几毛钱的,有这时间,都够种第二茬了。从那以后,庄民国买菜就不拘了,不管是大棚还是私人种的菜,只挑新鲜的。
吃了饭,庄民国端了碗去洗,又烧了水,旁边大房那边,大嫂刘春枝又在阴阳怪气儿的隐射人。
↑返回顶部↑
邱老师还说他们家里的妈妈都是“好妈妈”。
红太阳大队只有这个前进村学校,下边有七八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好百来个人呢,孩子都有二三十个,但真正能送来读书的有几个?
庄玉林他们四生产队光明村就只有他一个。
最多的还是学校在的五生产队前进村,一生产队和七生产队,就是六生产队太明村都有好几个孩子来,路上到处都是上工的人,孩子们放学了成群结队就回去了,只有庄玉林,他们生产队就他一个来读书的,没有小朋友们一起回去,庄民国他们这才每天提早来接人。
大队的社员们大都是不开明的,不愿意把孩子送过来读书,能送孩子们来读书的,可不就是思想开明的“好妈妈”,“好爸爸”?
庄玉林跟着他的“勤快妈妈”和弟弟一起回家了,母子三个在路上又摘了不少野菜,到了家,庄玉林自觉带着弟弟坐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写作业,陈夏花关了门,又去收拾菜地。
菜地里的卷心菜能收了,里边的心裹得紧紧的,菜一旦能成了,几天就能收成了,陈夏花数了数能收的,心里有了数,把上回已经收过的一行土给翻了。
庄民国到家的时候,饭菜都烧好了,炖了蛋,贴了饼子,陈夏花跟庄民国说起了卷心菜:“有两行都能收了,一挑子肯定装不下。”
庄民国心头顿时有了主意:“一挑装不下就装两挑,卷心菜好换钱,公社收呢,明天一早我送玉林去读书,先送一担去,公社要再回来挑一担过去。”
像卷心菜这种,里边裹得紧就更重些,像村里送去公社的菜,都是让它多长长,长老些、重些才舍得送去,太青了怕分量不重,少钱。
这种思想到几十年后都有呢。
那时候大儿玉林给他在镇上买了房子,庄民国偶尔也去住住,在镇上没田地,吃喝都要靠买,庄民国有社保,每个月也关工资,日子宽裕,也学了几十年后的思想,觉得那些大棚菜没有人家村里私人种的质量好。
买了好几回,买回来的菜不是老了就是虫洞子多,丢丢洒洒的,最后一把菜炒一盘都不够,其实真说起来,把菜给种老了才卖,多不了几毛钱的,有这时间,都够种第二茬了。从那以后,庄民国买菜就不拘了,不管是大棚还是私人种的菜,只挑新鲜的。
吃了饭,庄民国端了碗去洗,又烧了水,旁边大房那边,大嫂刘春枝又在阴阳怪气儿的隐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