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八章

  明朝永乐三年,燕王朱棣此时已当上皇帝三年之久,史称明成祖。他将明朝国都迁往他起家的北平,改称北京。天下之势虽然还算平稳,但他的心头大患--前任皇帝朱九依然下落不明。有各种传闻在国内出现,让部分效忠旧皇帝的人依然有蠢蠢欲动的念头。

  道衍和尚虽然贵为国师,更是朱棣的开国功臣,但他始终忐忑不安地注意任何有关建文帝下落的消息。他常常忠告朱棣,朱九一日不除,则这个夺来的天下就不能真正算是掌握在手中。

  朱棣对这点是深有同感,尤其是当初攻破南京城原本可以手到擒来的,却无端端地冒出一个请来神仙附身的程济,多次藉助神力帮朱九等落难君臣脱身,连让朱棣十分钦佩的国师道衍和尚都无可奈何。这让深信命运的朱棣在龙椅上一直坐不安稳。

  “你真算过孤乃是真龙转世之命吗?”打下天下之后,朱棣反而常常会问道衍和尚这样的话,充分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安。

  这也是他为何放着南京现成的皇宫和龙椅不要,还要巴巴地跑到那时算是边疆地带的北京。因为他一直觉得朱九好像冥冥中依然是真命天子,所以上天留着他一条命。而南京既然是龙穴,“万一”以后证明了朱棣不是“真龙命”的话,那岂不困在龙穴刚好被真龙给收拾了?

  道衍和尚对这点也十分伤脑筋,对奇门遁甲及五行八卦之术有深刻道行的道衍和尚倒不怀疑自己对天下大势的推算,而是担心朱棣如果一直心虚下去,实在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这样会引起其他有势力的人对朱棣才争来的皇位的觊觎,届时原来的“失主”朱九虽没有出来争,倒是引来更多的饿狼就麻烦了。因此道衍和尚加快在全国对朱九等流亡君臣的搜捕,并且广设锦衣卫,大肆追查,也因此滥抓滥杀了许多无辜的人。

  在严密的追缉和残酷的诛连之下,道衍和尚从一名锦衣卫的头目那儿获得惊人的情报,朱九其实根本一直躲在南京城内,半步都没离开过。

  道衍和尚向朱棣禀告后,懊悔不已,“唉!百密一疏,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原以为他们早已逃远去了,费了那么多工夫在全国各地找,原来根本就藏着不动,难怪翻遍全国都毫无消息。”

  他朝着南京方向的天空观望,“果然有淡淡紫气,显示他的王气还在。只是以前以为南京是旧都,有太祖高皇帝的紫气余存,如今看来,虽是较淡的紫气,但依然气冲九霄,这就是活人的紫气。”

  朱棣连忙问道:“那我即刻下令镇守南京的大将封锁全城,再一寸、一寸土挖起来搜……”

  道衍和尚连忙阻止,“启禀陛下,料想这些逆贼一定有什么特殊的藏身地点是外人无从得知的,况且狡兔三窟,耳目也多,一旦朝廷再动兵马,势必让逆贼警觉,说不定反而打草惊蛇让他们又躲到别处去了。”

  “那你有何好方法可以一举成擒?”朱棣问。

  “嗯……”道衍和尚沉吟一下,然后拿出一些竹签及各种占卜用具,在皇帝面前就算了起来。只见他一会儿闭目屈指运算,一会儿在黄纸上用朱笔写下一些旁人看不懂的词句,然后又站起来低头踱起方步,最后还在皇帝面前盘腿而坐,摇动签筒,最后慎重地抽出一签,再比照黄纸上写的文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